坚如磐石的欧石吉

坚如磐石的欧石吉

16095

(文:郑英豪)

半个世纪前,当他遵从母命接掌父亲所留下的驳船小商号海山合(Hai Sun Hup)时,欧石吉(Ow Chio Kiat)肯定没有料想到,多年后他会让这家靠海吃饭的企业登上陆地,与国际航运巨子打交道,成为本地航运业、物流业的佼佼者,再航向陌生的水域,在他国的酒店与房地产业建立起响当当的品牌,让“海山合”成为海陆两栖、名副其实的公司。

可以猜测,当欧石吉的父亲以“海山合”作为这家驳船公司的名称时,或许只考虑到“海”字同驳船业有关,因此这名称只反映了它靠海为业的一面。这家公司的业务最后发展到陆地上,其实已超乎他原来的想象。总之,海山合是以欧石吉父亲所开创的驳船业作为起点,再加上欧石吉的努力,使之朝陆地上的其他业务延伸,终于填补了“海山合”起名之初所留下的半边空白。

从渺小到庞大

67岁的欧石吉所拥有的事业,已经同当年的驳船业相去太远,但他坐落在岌巴路(Keppel Road)和广东民路(Cantonment Road)交叉口上的办公室,却同附近密集的货运码头互为邻里。这一方面说明航运业依然是他庞大商业版图中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也似乎有意提醒我们,他的事业就是从这海港开始。

西装笔挺的他的坐在装潢风格庄重、古雅的办公室里,侃侃谈论他从商的经历,脸上流露着一个善于适应环境又勇于开创格局的企业家那种坚定、严肃、认真的性格。脉络分明、措辞谨慎、态度平和陈述,凸显了他追求完美的良好习惯。

随时随地都保持西装笔挺,可以说是欧石吉的“注册商标”,代表了他重视形象、一丝不苟的一面。而庄重、古雅的办公室风格,则显露出他对工作环境的高度讲究,折射出他凡事精益求精、追求尽善尽美的一面。

在50多年的商业道路上,他从驳船业开步走,晋升为船务经纪、物流业者、货运商、船主,提供全面的航运服务,并同国际著名的船务公司建立伙伴关系,组建合资企业,发展成为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的第二大船务公司。但他并没有满足于在航运业所取得的成功,而是选择到澳洲和新西兰再起炉灶,投入他完全陌生的酒店业和房地产业,并将这项从零开始的新业务发展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品牌。

“要取得成功,你必须坚韧不拔、实事求是、坚定不移,而最重要的是,经常针对现实情况进行检讨。空有幻想,毫无用处。”

虽然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且每年都登上美国财经周刊《福布斯》(Forbes)的新加坡富豪榜,有关他的报道已经不少,但为了让《时代财智》对他的业务有全面了解,他还是愿意将他的商业经历细说从头。

坚定的意志力

1962年当他还是16岁的少年时,他从事驳船业务的父亲因心脏病发猝然而逝,这个家族企业的重担便完完整整的压到他的肩膀上。他在六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在男孩中排行第二,刚刚考到中学文凭,但他的母亲还是选择了他来继承父业。

这个任务对于一个刚刚中学毕业的少年而言,不可谓不重。当他的母亲作出决定时,他已毫无推卸的余地。他的母亲要他相信,如果他不愿意挑起这个担子,他的人生和他的家庭都将暗淡无光。

多年后,当他回顾他的母亲何以把希望寄托到他身上时,曾说那是因为她看到了这个少年具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力,未达成功绝不干休,而这正是成就大事业所不能缺乏的良好素质。

他的名字中有一个“石”字,似乎已决定了他将具有坚如磐石的性格。他很快的就将这种性格反映在他的事业上,并且放出万丈洪光。

在1960年代的新加坡,驳船业并非令人尊重的生意。这个传统行业因新加坡的港口地位而兴起,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经营者驾驶舢舨、舯舡等交通工具,在新加坡河附近的码头提供人员接驳、货物搬运等服务。在当时,这行业代表了一个三教九流、龙蛇混杂的社群。

虽然职业不分贵贱,况且这个以劳力来换取经济收益的原始行业,也确实为许多新加坡人养家糊口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但是欧石吉肯定不能满足于这种在码头上赚取薄利、充满汗水的小生意,他也绝不安于作为一个在烈日下粗着喉咙指挥搬运工作的小老板。

他喜欢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来自我解嘲:“有些人生而伟大,有些人追求伟大,有些人因被迫而伟大。”

字里行间,他暗示自己属第三者。以客观环境而言,他的人生道路和商业历程从驳船业开始,确实是出于无奈。如果他有选择的余地,或许经商不是他的首选,而驳船业也可能不是他心仪的行业。但不可忽略的是,这个非出于自愿的际遇,也催生了他心中那股成就一番事业的激情,让他一步一步去实现远大的理想,建立起令人称羡的事业。

力争上游追求卓越

他的商业成就,正足以为莎士比亚的名言提供了具有说法力的注脚:“那些因被迫而伟大的人,应该要对自己在别无选择时所催生的事业激情,感到庆幸无比。”

当他接手公司业务时,新加坡还处于殖民地时代,而航运业则是这个区域良港重要的经济命脉。但毫无资源的新加坡在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走向独立之后,便必须在经济发展上大步跨前,其中的一个环节便是要让新加坡作为区域重要港口的地位更为突出。

善于审时度势、顺应环境的欧石吉,也随着新加坡的经济巨轮航向更辽阔的海域。当许许多多同行因为无法适应更新、更复杂的商业环境而纷纷出局时,他却顺利的将海山合带到更优异、更具竞争力的境地。

经过他的努力经营,海山合在十多年间,便已经成为本地航运业声誉卓著的商家,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而他让公司业务扩充到船务代理这个较高的台阶,也证明是高明的策略。

1978年,海山合拥有了第一艘轮船,晋升成为船主,以业务范围而言,已足以同国际上的航运公司平起平坐。公司也在港务局旗下经营三个码头,每年处理3000艘轮船约200万吨的货物,成为本地港口内最大的经营者。

作为船主,他首先须握有充足的资金,并承担不小的商业风险。由于轮船每年折旧,寿命有限,如何将之投入最有效率的使用,是一大关键。同时,为了长远的发展,他还必须在这个行业建立起诚信和口碑。

他进一步同三井集团、住友物流等国际大型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年方32便已被委任为新加坡三井OSK航运公司主席,跻身于日本航运业高层主管的行列,令同行羡慕不已。他的合作伙伴也包括挪威、丹麦、瑞典等国的航运巨子。这是他之前作为一个驳船小商人所不敢高攀的。

处于航运业这个高度竞争、易受全球经济周期左右的领域,欧石吉能够带领公司不断提升,变成本地数一数二的航运业者,还须归功于他那种力争上游、追求卓越、臻于完美的精神。他说:“在任何时候,你都必须全力以赴,作出最佳表现。”

这种精神,已成为他往后成功的基石,但话说回头,欧石吉似乎还应该感谢他母亲早年对他的赏识和肯定,正是由于她的慧眼,才为他往后的成功缔造了良好的机缘。

嗅觉敏锐当机立断

对于欧石吉来说,1989年是关键性的一年。当年年底,他将业务已达相当规模的海山合推上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成为在本地上市的第二大船务公司。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决定是无懈可击的明智之举,既选对了上市的时机,成功的从股市套出大笔现金作为日后发展业务之用,而且也巧妙的避开次年让全球经济蒙上阴影的第一次波斯湾战争。

1991年1月,由美国所领导的多国联军对伊拉克进行轰炸,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退兵。虽然这场危机也随之结束,但全球经济已受到巨创。对于欧石吉而言,这轮的经济衰退却成了他向外寻找业务增长点的动力。

1994年,握着巨额现金的他决定将业务发展到澳洲。他相信澳洲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之后,已经处于谷底。当地的酒店和房地产价格,都已经从原价下跌不少,买家只须付出低廉的顶手价值(replacement value),便能拥有优异的产业。

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他再度发挥当机立断的本能,动用了约3亿新元的资金,大手笔的在澳洲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珀斯、以及新西兰的奥克兰等城市收购豪华酒店,之后更进一步走向高档房地产开发。

“我在澳洲看到的,并不只是一个国家,而是一块大陆。当地的房地产价格,都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取得,价值一元的房地产,当时只须付出约三毛钱的代价。”

航向陌生的水域

通过一系列的收购行动,他先后在这些城市买下10家豪华酒店,包括丽思卡尔顿(Ritz-Carlton)、丽晶(Regent)、洲际(Intercontinental)、喜来登(Sharaton)等。他为这些酒店冠上史丹福(Stamford)这个极具新加坡色彩的品牌,并使之成为澳洲豪华酒店的代名词。

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成为豪华酒店的业主。他考虑到他所拥有的多家酒店,正好让他在发扬品牌、统一管理、规模效益等方面占有优势,于是进一步朝酒店管理者的更高档次迈进。

另一方面,他在澳洲这块相对地广人稀的土地上发展高级房产,则采取了务实、稳健的策略。他意识到澳洲的房地产供需同新加坡有着巨大的差别,他必须稳扎稳打,将商业风险降到一个可以承受的水平。他的房地产发展项目,都是在取得五到六成买家的认购承诺之后才开始兴建。

目前,归于史丹福置地旗下的酒店,共拥有2500个房间,雇用3000多名员工。在澳洲这个雇佣条例倾向于保护雇员利益的国家,它已经是重要的雇主之一。他指出,在澳洲建立起一个高档酒店的品牌,并管理自己旗下的酒店,他须要行之有效的经营理念,以适应这个劳动成本高昂的环境。他也非常重视管理方面的透明度。

酒店业管理专家史密斯(John Smith)曾经啧啧称奇的说:“与它的同行相比,史丹福应该没有诞生的权利,更遑论取得今日的成绩。看看它所必须面对的竞争:它的起步已晚了30年;它选择在世界最偏远的角落来建立它的王国;它所采取的战略计划,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对酒店投资者有利的长期管理合同上面;而且它并非诞生于只在乎追求个人声望和全球恶名的美国或欧洲富裕家庭;同时它是在投资者都纷纷为闪避1990年代经济衰退而寻找藏身之所时,开始收购豪华酒店。”他觉得,史丹福置地似乎已将这行业奉行已久的教条一一打破。

2000年,欧石吉将海山合旗下的船务业另行拆分上市,成为新加坡船务公司(Singapore Shipping Corp)。当时,这家公司已拥有14艘轮船,另外再管理32艘轮船。

2006年,正当全球经济红红火火时,他又将新加坡船务中的物流仓储业务拆分上市,成为Cougar物流公司。同时,在2005至2006的两年之间,他还将新加坡船务旗下的10艘轮船逐渐卖出,套取了约3亿元的现金。他选择在市场热度不断上升时卖出轮船,再度证明他在掌握时机方面有过人的天赋。这不但让他在最佳时机套出可观的现金,也躲过了2007年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市场震荡。

过去七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大环境始终非常险峻,所以他只购买了两艘轮船。目前他正考虑逐渐增加他的船队。

欧石吉将极大部分的筹码放在澳洲,使人误以为他对中国市场不感兴趣。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他指出,远在1997年他便在中国买下一系列的酒店,但发现为时过早,之后他将酒店转手卖出。数年前他再度考虑进入中国时,却觉得中国市场已经处于过热的状态。

他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将眼光从中国市场移开。我们仍在研究这个市场,想要知道何时才是我们进场的最佳时机。”他补充,他至今没有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是一个不好的市场,而是我们还没准备周全。”

走进外交界

目前,除了商务之外,他还涉足外交界,从六年前开始,他受委任为阿根廷非常驻大使。他必须腾出两成的时间来承担这项纯属荣誉性质的任务,而且每年两度飞往阿根廷,为促进新加坡和阿根廷之间的商业往来作出努力。他指出,他并未希求从这项任务中获得任何商业利益,“正因为我没有以商业利益为出发点,我才能够更好的执行我的任务。”

本身是一名商人之外,他还是一个外交家,但他坦言目前并不参与太多的社交活动。他说:“我已经不再年轻。”

当问及他是否有退休打算时,他强调只有当他的儿子能够完全接过他的商业重担时,他才可能真正退休。目前,他仍给予在其集团底下任职的儿子严苛的督导。他说:“他会像我当年继承父亲遗业那样继承我的事业,但他比我当年幸运多了。”

回顾他过去的历程,他庆幸自己并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商业挫折,始终维持平顺的发展。他最大的满足感是已经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来。

一般人都认为商人的成功需要有相当的运气,他说:“商人需要运气是肯定的,但实际情况是,你越勤奋,就越幸运。”

欧石吉曾经说,他的成功之道是坚韧不拔和运用常识,这些都体现在他的许多商业行为之中。作为一名敢于开创,并且坚持到底的商人,他已经为追求成功者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欧石吉简介

欧石吉因为他的父亲猝然去世,而成为家庭企业海山合的接班人,进入驳船业这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经营,他将海山合从一家以汗水换取经济收益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本地数一数二的全面航运业者,并在1989年成为上市公司。

为了让这家公司的盈利不至因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而大受冲击,他在1994年开始走进澳洲市场,通过大手笔的收购行动,先后在澳洲和新西兰的几大城市买下10家豪华酒店,并进一步发展高档房地产,将这些产业一一归入史丹福置地名下。

同时,为了提升品牌效应和通过规模效益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他也开始在澳洲开展酒店管理业务,让史丹福置地这个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品牌,成为澳洲豪华酒店的代名词。另一方面,他也将海山合旗下的航运业和物流业从集团业务中拆分出来,先后以新加坡船务和Cougar物流的名称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

欧石吉在选择进场和退场时间方面别具天赋,他总能在经济即将急转直下之前避开风险。他几度将拥有公司包装上市,都选对了时机,顺利的让这些公司免受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打击。

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爆发前,他又将新加坡船务旗下的10艘轮船脱手卖出,既为公司套取了可观的现金,也让它安全的避过一场险恶的金融风暴。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已因商业上的优异表现而获得各种肯定,多年来获奖无数,包括由本地《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和敦豪国际(DHL)联合颁发的“杰出商人奖”。

他从2000年代初开始,便参与新加坡澳洲商业联盟论坛,并担任南澳的商业大使。他在2010年设立奖学金,每年资助一名澳洲学者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属下的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进修。

去年,他也获得了澳洲政府所颁发的澳大利亚民事司荣誉官员勋章(Honorary Officer in the General Division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同样是在去年,他以拥有4亿4500万美元的资产,在新加坡富豪榜上排名第3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