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收紧投资策略 新加坡...

投资者收紧投资策略 新加坡仍是热门首选

16756

(2024年12月11日,新加坡)在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大背景下,投资者正重新审视其再投资与退出策略。根据科勒资本(Coller Capital)最新发布的报告,近九成的全球投资者选择收紧投资策略,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将拒绝向部分管理合伙人进行再投资。

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有79%的投资者(有限合伙人)已经拒绝了至少一名现有管理合伙人(General Partner)的再投资请求。在亚太地区,这一比例稍低,但也有67%。其中,29%的投资者将此归因于机构资金状况的限制,42%与业绩表现有关,而16%则是由于机构战略的调整。

在全球投资者对退出策略的评估中,63%的投资者认为管理合伙人目前公布的退出时间表过于乐观。绝大多数受访投资者(91%)支持管理合伙人设立一个常设退出委员会,以共同决定投资组合的退出时机和策略。

在12月4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发布的2024年全球投资者调查中,全球投资者最担忧的是地缘政治冲突(36%)和网络风险(36%)。其中地缘政治冲突也是造成全球贸易流动性紧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区冲突、能源价格高企和通货膨胀的长期影响导致全球贸易出现碎片化发展的趋势,主要经济体贸易联系降低,给密集型制成品的贸易需求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数据,2023年世界货物贸易量下降1.2%,按美元计算的世界货物贸易额为24.01万亿美元(约32.22万亿新元),比上年下降5%。

虽然全球面临流动性紧缩,但新加坡仍受投资者青睐(图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

自2022年年初以来,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提高了利率,以抑制通胀压力,这种压力侵蚀了收入,减少了商品消费,包括进口商品。一直到今年9月,美联储的降息才带动各国央行调低利率。但对于经济政策的调整难以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各国仍面临着一定的通膨压力。

尽管面临流动性紧缩的挑战,投资者对另类投资、私募股权和二级市场的兴趣依然高涨。未来一年中,计划增加或维持在这些领域的投资的投资者占比分别为96%、90%和89%。

其中,亚太地区投资者对二级市场的兴趣尤为显著,42%的投资者计划增加投资,这一比例高于欧洲的38%和北美的13%。

在全球投资者的地域性态度中,亚太市场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68%的受访者认为印度的风险/回报平衡正在改善,日本和韩国分别以50%和30%的比例紧随其后。

此外,报告还显示,全球投资者普遍(73%)认为,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将为私募股权公司提升投资组合价值提供最大机会。

早在AI蓬勃发展之前,新加坡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数字枢纽之一。进入AI时代,斯坦福大学人本人工智能研究中心(HAI)11月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活力工具”研究报告显示,新加坡的人工智能发展活力位居全球第10。HAI研究员马斯雷(Nestor Maslej)表示:“新加坡正逐步成为负责任和包容性人工智能的领军者。”

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表示,新加坡对外企的投资吸引力依旧强劲。经发局预计2024年新加坡吸引的外资能达到80亿至100亿新元的中期至长期全年目标。

作为亚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加坡,今年首三季度吸引到64亿新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承诺。尤其是高科技新投资项目,包括亚马逊云科技计划在未来四年投资120亿新元扩增本地相关云服务和设施,以及阿斯利康计划在新加坡兴建约20亿元的工厂。

当下,流动性紧缩促使投资者比之前更多考虑到退出策略,新加坡需要继续放大自身稳定开放的经济环境、高效流通的金融市场、优惠的政策支持的优势,巩固其作为全球热门投资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