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食物获上架 新加坡食品...

昆虫食物获上架 新加坡食品局批准吃“虫”

20792

(7月9日,新加坡)新加坡食品局(SFA)日前批准了16种可安全食用的昆虫,其中包括蚱蜢、蟋蟀、蝗虫、黄粉虫和蚕。此计划较原订日期延迟了大约一年落实。预计昆虫产品将很快上架,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食品选择,这一决定也预示着本地食用昆虫市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全球人口逐年增长,粮食供应危机备受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昆虫饮食被逐渐视为潜在的解决方案和商业机会。早在2022年10月5日至12月4日,新加坡食品局曾进行公共咨询,探讨如何监管业者在当地饲养或进口食用昆虫。当局原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批准昆虫食品在市场上架,但后推迟至今年上半年落实。

根据食品局推出的昆虫食品监管框架,准许业者进口、生产和出售蟋蟀、蚕蛹、蚱蜢等16种昆虫食品。这些昆虫和昆虫产品可用于人类消费或作为动物饲料喂养食用动物。至于不在清单上的昆虫属新型食品,须另行评估。

另外,法案规定进口或养殖昆虫供人们或牲畜食用的业者,须符合食品局的标准。如业者须证明进口的昆虫是在严格的食物安全监管下养殖,而不是野生捕获。同时业者需确保养殖昆虫的基质不含有病原体或有害污染物。

新加坡食品局批准16种昆虫食物上架

昆虫食品也须接受食品安全检测,若不达标将禁止销售。对外出售的包装昆虫食品业者须在产品上标明含有昆虫成分,以便消费者做明智决定。

随着昆虫饮食亮绿灯,本地不少餐饮业者和食品公司紧锣密鼓地准备以昆虫为原料的新食品,希望借此提高销售额,吸引更多顾客的关注。

虽然在许多亚洲国家,昆虫食品并不稀奇,但对新加坡而言仍是新兴产业。食品局将继续以科学为基础的方法,在行业发展时审查监管措施,使其保持相关性和稳健性。与此同时,本地未来食品安全中心在接下来几个月,将全面研究昆虫食品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会否引起过敏反应,以及昆虫食品可带来的营养价值。

长期以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鼓励将昆虫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蛋白质来源。与传统牲畜相比,昆虫需要的饲料更少,排放的温室气体也更少。该组织也推动供人类消费及食用昆虫商业化养殖,并获得越趋可观的商业利益。

调研机构Precedence Research研究指出,2023 年,全球食用昆虫市场规模为 12.326 亿美元(约16.65亿新币),预计到 2033 年将达到约 76.0017 亿美元(约102.63亿新币),2024-2033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9.95%。其中,亚太地区的食用昆虫市场也在迅速增长,越来越多食品公司将食用昆虫融入创新食品中,如零食、蛋白棒和烘焙食品。

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已经实施了促进食用昆虫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法规。如泰国制定了昆虫养殖标准和法规,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同时还提供财政激励措施,鼓励昆虫养殖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