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奇才李文正:全球化激荡...

金融奇才李文正:全球化激荡东方

22621
在位于雅加达的李文正纳米科技学院(Mochtar Riady 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李文正博士接受了时代财智的专访。(图片:时代财智)

采访力宝集团(Lippo Group)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李文正博士的地点,位于Lippo Village的李文正纳米科技学院(Mochtar Riady 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这所学院主要研究癌症分子细胞,也是李文正的日常办公地点。抵达学院,记者一眼就看到西装笔挺,精神抖擞的李文正博士。坐定后不久发现,那双锐利的眼神是最属于“印尼钱王”的本色。身处印尼,采访话题很快就切入到东方正在经历的全球化浪潮。

印尼不能独善其身

印尼产生了不少有影响力的世界华商。但是对于初次来雅加达的人,第一印象——这是一个天堂与地狱并存的地方。

豪华购物商场与贫民窟只是隔着一条高速公路。商场专卖店的一块面包要价1美元,出门比比皆是的大排档只需20美分就能享受一碗炒面。即使拥有豪宅,可能每天出门都要经过垃圾堆。纵然驾驶豪华车,在交通堵塞时同样要应对小贩敲窗售卖,而晚上也得走一条缺乏路灯的马路。

富豪在印尼面对这么多无奈的选择,但是不能否认这里蕴藏富饶的天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能源。《福布斯》(Forbes)的印尼富豪榜显示,几乎半数入座者与能源、金融有关。和邻国马来西亚或岛国新加坡相比,这是印尼人引以为豪的资本。

在印尼排华历史中成长起来的华商,机警的处事和敏锐的眼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如同沙漠里的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是在与大自然搏斗中递增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李文正创建的力宝集团,目前在印尼拥有5个市镇住宅发展项目,3个大型综合项目,24个零售商场,7家医院,8间酒店,2个房产信托以及市镇管理等相关项目。从银行业务到城市开发商,不是偶然的,而是顺应了时势的需求,在发展中产生对酒店、医院、教育的需求,逐渐走上一条多元化产业道路。

“全球化”是李文正一直谈到的字眼。从上世纪70年代经营蜡染店的穷小子,到今天成为享誉亚洲的“印尼钱王”,这源自李文正的好学。他在1979年前读完了四本书《未来的冲击》(Future Shock)、《第三波》(The Third Wave)、《创造趋势》(Make A Trend)以及《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在那时,他从书中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全球化”浪潮对公司管理和业务的影响。

“我们的根在印尼,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世界。印尼资源丰富,但不能stand alone,独善其身,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是有联系的。”在李文正的脑海里,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多米若骨牌的巨大动因。

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西方经济已经开始饱和,东方经济正在兴起,尤其中产阶级正在东方经济中崛起。“东方经济以中国、印度、印尼三国为主,至少有中产阶级(middle class )5亿人口,他们的兴起,导致天然资源的供求不平衡。”

中产阶层兴起带来的商机,李文正相信:“力宝集团在未来业务一方面开发印尼天然资源,其次要发展中国的服务行业。”

 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西方经济已经开始饱和。李文正博士认为东方经济正在兴起,尤其中产阶级正在东方经济中崛起。(图片:时代财智)

做生意要China Factor

香港的力宝大厦(Lippo Centre),位于香港岛金钟道的一对双子式现代建筑,是力宝集团在亚洲发展的一个缩影。预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李文正曾断言:“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投资机会与前景可与中国大陆相提并论。”

为此,他在90年代初便对香港这个通往中国大陆的窗口和桥梁加紧了投资活动。在香港这个桥头堡站稳了脚跟后,李文正便开始了进军中国大陆的宏大计划。如今,力宝在中国内地上海、珠海、成都等十多个城市竖立起更多带有“力宝”的地标式建筑,这些建筑设计多出自名家之手。

“现在世界经济已经发生了重要改变。这将影响我们的世界观。西方的科技转移到东方,世界的经济中心从大西洋盆地转移到太平洋盆地,它是以美国和中国为主导的,世界的政治经济将变得多元,不再是单一或以美国一主天下的。”

李文正接触中国可追溯到中国独立解放前。1947年,他就读中国中央大学哲学系,这是印尼华商为数不多的“中国因素”。现在,李文正是非常受中国高官或商企欢迎的知名印尼华商。在2011年4月的博鳌论坛上,李文正获得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他对中国的解读已经超过了一个普通商人,这种宏观和趋势的预见,显示李文正接触的人事和商业的高度。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正在向世界旧的经济制度挑战。现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联合国(United Nation),没有中国的参与,很多事情就很难推动。这种多元化局面,是过去不曾有的。现在的世界需要中国的参与。”

“世界经济的变化与中国有关。因此在未来30,40年里,都称为China factor——中国因素。我们不能只讲美国因素,现在也要讲中国因素。做生意,要把中国因素考虑在内,否则不能成功。”

李文正也曾是直通美国白宫的华人资本家。和克林顿的关系确切的说,在克林顿成为总统前,李文正就慧眼识英雄认识了这位阿肯色州州长。

“那是1983年,当时我们在阿肯色州(Arkansas)有家银行,是州政府债券的承销商(underwriter),我们也是希拉里(Hillary)的律师楼的客户。就这样,我认识了克林顿,但我不是因为政治去认识克林顿。”

身为一个中国人,虽然是印尼籍,但是李文正懂得华文,这让他们有机会谈论中国问题。“克林顿曾提到西藏问题。我问他,是否去过西藏?是否读过关于西藏的书?他说都没有。既然如此,那么你认为西藏不民主,那可能也不正确。你应该把解放前的西藏和解放后做个对比。以前美国对黑人的民主是经过马丁路德金的不断奋斗,美国的民主选举经过了300年历史才改变,要中国在这30,40年做好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正在在做。”

李文正微笑着回忆道:“克林顿在听了这些解释后,似乎听了进去。我并没有和他讨论政治问题,只是刚好他在问这些。”

对美国宣布重返太平洋,李文正毫不客气地置评:“美国进行重返亚洲的政策,原则上是可以理解的。须知道,一个战争或一种对抗,都需要花费成本和花钱。美国政府现在财力不济,所以中国不需被他影响,可以处之泰然。”

看好新加坡

目前,力宝集团业务涵盖金融、房地产、零售、医疗和酒店,它不仅是印尼最大的金融控股财团,旗下还拥有在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上市企业20余家,投资区域遍布亚太地区及美国、澳大利亚,企业总资产规模达200多亿美元。身为力宝集团掌门人,李文正博士一语道出新加坡和印尼的两国关系。

“这两者就像香港和中国的关系。印尼是新加坡的腹地,不能把新加坡独立看作一个小岛;实际上,印尼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都是新加坡的腹地。新加坡会持久的维持这个地位,在这个定位上,印尼在未来20年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加坡同样也是。”

力宝集团旗下的第一信托(First REIT)在2006年于新交所(SGX)上市。李文正认为新加坡市场具有成长力:“虽然香港股票市场在亚洲居一,世界第二,可这并不是因为香港本身的资产,而是因为来自大陆的资产。因为新加坡是区域金融中心,我们必须靠腹地,印尼就是它的腹地;利用新加坡的金融市场,力宝把好的有前途的项目拿到新加坡去上市。”

李文正本人更看好新加坡中央商业区(CBD)的资源:“在土地缺乏的新加坡,CBD更显得稀有,我们希望在这个领域得到一些机会,收购一些产业。”

在新加坡,力宝集团下的高档住宅项目包括Newton One,升涛湾的Marina Collection,新加坡河畔的Centennia Suite等。身为金字塔顶端人物,如何确保下面的地产项目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

“在这方面,我有一个哲学。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不懂却还要去做时,那么必定请最懂的人来做,组织一个最内行的团队,而不是我自己去做。如果不懂装懂,最后失败的是自己。比如,我们的Hypermart霸级市场在印尼做得比家乐福(Carrefour)都还要大。因为我不懂,就把家乐福的整个团队都请过来,成为我们的团队。”

李文正育有三子三女,大儿子有自己的事业。他认为,父亲把权力永远抓在手上是不负责任的。在逐渐把权力交给下一代时,他不仅让两个儿子培养自己的团队,也要让力宝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二儿子James(李白)主要负责印尼国内的业务,小儿子Stephen(李棕)主要负责印尼国外的业务。印尼国内的业务股份,James占大部分,Stephen占小部分;反之,印尼外的业务股份Stephen占大部分。这样,他们就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小儿子李棕在10岁时就到新加坡求学,孙子也在新加坡读书。李文正看到了新加坡教育对印尼的影响意义。2007年,他捐赠2100万美元给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希望有更多印尼学生从中受益。去年,力宝集团也捐赠500万新元给新加坡管理大学(SMU)。新大利用部分捐款,设立李文正奖学金(Mochtar Riady Scholarship。在李文正看来,周围很多问题和困难都是因为管理失当而造成的,他希望通过这笔捐款,培养出更多的管理人才。

新加坡虽然是个岛国,但在管理、政治和社会方面,都是世界的模范。能够得到今日成就,李文正认为李光耀是个非常有智慧的领导者。“他能很好的处理小国与大国的关系。新加坡不用担心。”

眼光要全球化

李文正的传奇故事,成为印尼金融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符号。从1963至1971年年,李文正以2000美元起家,将岌岌可危的印尼宇宙银行和繁荣银行救活,并与亲友合资并购了工商银行、泗水银行,将他们组合成泛印度尼西亚银行。新闻界和银行界形容他,“像魔术师,将一家家频临倒闭的银行理顺、搞活、滚动发展”,而获得“医治银行的专家”的称号。

虽然李文正最初并无任何银行背景,但他善于研究市场。在泛印银行,李文正提出了太平洋网点计划,这个设想充满了几何想象空间:在整个太平洋地区建立两个相似的但却相互独立的三角系统。第一个金三角是旧金山——香港——雅加达,另一个则是雅加达——新加坡——香港,分别以广东籍商人群体和林绍良的企业群为服务对象。李文正强调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也要像在印尼国内办银行一样,建立一个成功的业务网,而这两个金三角的支撑体,就是他的所有关系企业。对于李文正的“金三角”设想,第一个支持者就是林绍良(Sudono Salim)的林氏集团。

在李文正的发迹史里,离不开印尼的“金融巨子”——林绍良。他们的首度合作中央亚细亚银行(Bank Central Asia)成为金融界的一段佳话。

1972年,林绍良正在为寻找中央亚细亚银行总裁愁眉不展时,他在去香港的飞机上遇到“金融界奇才”李文正。在《林绍良传奇》里,形容“香港之行,是上天对他的厚赐!因为上苍把李文正送到了他身边!”两人同心协力,使中央亚细亚资产飞速增长,1983年,该银行在全印尼有32处分行,成为印尼最大的私人银行,《亚洲金融》杂志在当年推举李文正为当年”最杰出银行家“。

李文正和林绍良在80年代后期再度合作创办了力宝集团公司,除了两人是大股东外,印尼前总统苏哈托的长子和长女也各拥有16%股权。然而,这个合作最终分道扬镳。

李文正在商场上一向主张政商分离,“我们可以尊重政治,但是不能和politician (政治家)一起做生意。”政商分离并不意味着失去机会,李文正解释说:“我们在很多行业,比如,建筑,都没有牵涉过(政治)。我们要靠自己能力,我旗下的上市公司请的都是专业人士。”

虽然李文正的传奇始于金融之路,但走上全球化发展道路的力宝集团早已向产业多元化发展。在力宝集团下,Siloam医院集团成为仅次于地产发展的第二大创收产业。Siloam医院集团下包括6家医院和一间李文正癌症研究中心,且这些医院地理位置优越。去年他在癌症中心落成典礼上透露:“妈妈在我8岁时因为子宫问题而逝世,父亲在60岁时因为癌症而去世,这使我决心要办医院。”

当然,在力宝的城市发展中必然会产生对医疗的需求。这不仅是因为城市发展的需求,李文正表示,印尼每年有60万人到外国求医,流失的外汇达12兆盾(13.7亿美元)。这是印尼国家的损失。这也是他要办一间有国际水平医院的动力。

李文正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只要在雅加达,每个礼拜天早上他都会和太太去教堂做礼拜。他也以基督徒的感受来谈自己的“三思而后行”。

“在做事情前,要考虑是否能荣耀神的名?能荣耀神的名,你就去做,不能荣耀神的名,就不要去做;其次,做事情要考虑,这件事是否会把自己捆绑在里面?例如,圣经虽然没有禁止抽烟喝酒,但成瘾就会捆绑自己,这样的事不要去做;做事也要考虑到,不要成为绊脚石,让别人跌倒。比如,贿赂别人,让别人跌倒,这样的事不能做。”

回想往事,李文正坦诚地说,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正如他在酝酿海外扩张时的“疯狂之举”,请86个美国人到公司来做重组架构,让最优秀的人才来发展公司。如果仍然持传统思想,固步自封,那就等于与全球化背道而驰。

东方需要世界,世界离不开东方。在21世纪,力宝集团的投资重心正在向香港和中国大陆转移。这位出生在印尼,在中国不断稳固发展的金融奇才,若是问他到底属于哪里?李文正微笑着回答:“力宝的眼光必须放眼世界,因为全球化是世界的,我应该是属于世界的。

时代财智总编辑宋娓(Annie Song) 和力宝集团主席李文正博士(Mochtar Riady)


李文正的传奇之始

在2011年《福布斯》(Forbs)印尼40大富豪排行榜上,李文正以6.5亿美元净资产名列第38位。他是印尼与东南亚的华人几乎是家喻户晓的金融传奇人物,被誉为“印尼钱王”。

李文正曾任亚洲银行家协会主席。他热心教育事业,曾担任印尼国立大学董事长、东南大学名誉董事长及名誉教授,并捐资修建了多间大学,如东南大学李文正楼与李文正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新加坡国立大学李文正大楼等。

李文正1929年出生于印尼东爪哇的玛琅镇,祖籍福建莆田。在中学时期,曾因组织学生参加反抗荷兰殖民者的斗争而被捕入狱。1947年被驱逐出境后,他返归故土,考入南京的中央大学哲学系。1949年他来到香港,50年代初,又重返印尼定居雅加达。

当时,父亲有意让他继承蜡染店家业,但是年轻的李文正却对此不感兴趣。李文正成家后,即离开父家到岳父家开设的百货店中工作。未几,他又找到了一份船务代理的工作,干了几年业绩平平,只是个人积蓄了2000美元。但是,李文正的2千美元竟被人误传成20万美元。这个误传,开了李文正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但让他误打误撞进入金融界。

1960年,因营运不佳而濒临倒闭的基麦克默朗银行的经理登门拜访李文正,请求他投资20万美元拯救银行。李文正接受挑战,通过与他交往密切的福建同乡们及时筹到这笔资金。这使他不仅可以优先认购这家银行20%股权,而且还在该行任职。

他虽然没有受过任何银行业务的专业训练,但他却具有银行家两项过人的才能——敏锐的头脑和超级推销员的本领。经过3年的奋斗,这家银行终于扭亏为盈。李文正首战告捷,从此开始从金融帝国到多元化产业集团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