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万能主义终结

美国:货币万能主义终结

16643

2014年,美联储创下了其百年历史上的两个第一。

  在其100年以来第一位女性掌门人的手中结束了该机构成立100年来首次伟大的货币主义试验。

  在过去6年中,为了推动美国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美联储购买了数万亿美元的有价证券,它们将这种非传统的“印钞方式”称之为为了量化宽松。

  在美国经济由黑暗走向黎明的痛苦过程中,量化宽松政策无疑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然而最终在这一里程碑上将会刻下何种评断,却仍未可知。

  临别赠言

  20141月,以100亿美元作为试探,美联储开始缩减量化宽松规模。与20139月美联储释放出退出信号后的那次市场剧烈动荡相比,此次投资者表现得十分淡定。对于必须说的“再见”,每个人都在做着心理准备。

  10个月之后,告别的时刻终于来到。在结束了最后一笔价值1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后,陪伴了投资者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虽然这是它与市场的第三次告别,但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分析师,还是美联储官员都预感到,这次告别很有可能是一次久别。

  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这种预感得到了验证。在12月公布的美联储利率声明中,陪伴了市场36个月之久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描述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美联储将“耐心地开始将货币政策立场正常化”。“耐心”一词上一次出现在美联储声明中是在2004年,当其出现后6个月,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便按下了加息按钮。

  美联储利率声明的这一次改变被那些希望从历史经验中寻找线索的人视作为“加息密码”。而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未来两次会议不会有所行动”的暗示也在进一步指引着市场无限靠近另一个重大事件——美联储再启加息。

  按照历史经验与耶伦暗示的双重指引,20154月的利率会议将被赋予特殊的意义。然而油价的持续走低所带来的低通胀率却同时在成为影响这种预期的变量。“货币政策制定者仍将深思熟虑,不会太在意表面的通胀数据,会专注于经济实际的增长水平和动能,看核心通胀是否朝着美联储目标水平前进。美联储会基于这些来决定未来货币政策。”1223日在出席太平洋(601099,股吧)投资公司的内部会议时,QE的“发明人”、前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量化宽松的效果将在其退出之后继续体现。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试验结果。”此番伯南克卸任美联储主席后第一次就QE政策表态在分析师看来既有为QE功效辩护之意,也是对QE的临别赠言。“他希望QE能够一路走好,善始善终。但这种愿望并不容易实现。”北方信托首席经济师卡尔·R·坦嫩鲍姆说。

  分裂的世界

  美联储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来结束QE,但是其为全球市场所带来的“QE瘾”却很难在短期内戒掉。在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时,QE是一剂抚平全球经济创伤的良药,但是政府——市场却很快沉迷在了这剂药品的“迷幻效果”中,难以自拔。

  全球央行的量化宽松规模令人惊叹。美联储在其前94年的历史中,总共累积的资产负债额也不过9000亿美元。而在20089月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6周,这一数字就自己翻番。而在今年10月,QE结束时,已经膨胀至4万亿美元。

  美联储并不是在孤军奋战。他所召唤出的“货币主义幽灵”在全球央行间漂移。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欧洲、日本3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总额为3.5万亿美元,占三者GDP之比为11%,如今数量已经激增逾3倍,为11万亿,占GDP之比也跃升至30%。如果再加上中国、英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央行所提供的“金援”,全球大型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总额超过了16万亿美元,是金融危机前的4倍。

  天量的流动性究竟有多少流入了实体经济无从得知,但市场的疯狂却不得不让决策者对于QE的有效性讳莫如深。

  采购债券的行动帮助刺激了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牛市。自美联储200811月开始第一轮购买行动以来,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Standard & Poor’s 500)上涨了131%。全球股票市场的估值总和达到了75万亿美元。自20093月的25万亿美元激增了近3倍。股票市场的上升曲线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上升如出一辙。但美联储所希望的在“QE货币实验中”看到的消费增加和收入增长数据却并没有如期而至。QE的效果似乎始终集中在最富裕的1%的人甚至是0.1%的人群中。

  除了在股票市场趾高气扬外,QE行动也帮助抑制了借贷成本。过去6年,美国十年期基准国债的收益率从2.96%降至2.32%。低廉的借贷成本激发了全球投资者排队领取“免费午餐”的冲动,杠杆的力量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于人们不仅没有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而且还再一次尝试蹚入同一条河流。6年过去了,债务负担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成长为了一个更加难以掌控的巨人。

  政府负债、家庭负债和企业负债总额占全球GDP之比由6年前的180%上升至220%。而在全球债务增量中所蕴含的变化更值得警惕,原本是金融危机“备用”发动机的新兴市场在后危机时代却转而借债度日。美联储退出所引发的美元上涨预期正在将其又一次笼罩于债务危机阴霾之中。6年过去了,危机似乎并未走远。

  然而,对于危机的记忆并不足以唤起货币决策者的警觉。当美联储收拾行囊开始回家之际,更多的央行却仍走在或者即将走上冒险之旅。为了摆脱困扰了25年的通缩难题,日本央行在万圣节前再次提高了它无限量宽松政策的威力。而欧洲央行也在开启QE上表现得踌躇满志。

  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与日欧央行接棒开启“印钞机”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的“拔河”下,全球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陷入了分裂。它们无法断定究竟应该站在谁的身后,跟随谁的步伐。新兴市场所遭遇的货币贬值,正在迫使其央行采取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加息,甚至是大幅度的加息正在成为包括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家央行货币政策决定者的首选。而与之相反的却是,包括瑞士、丹麦等央行却不得不受制于紧盯欧元的限制,实施了负利率政策。在这场“拔河赛”中,各经济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体力不支。

  “只要音乐响起,你就必须站起来跳舞。”花旗银行前CEO查克·普林斯在评判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时说,而如今虽然美联储结束了音乐,但是却没有人能回到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