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缩”成新挑战

“全球通缩”成新挑战

15645

行至年末,全球通缩风险隐现,引发经济增长担忧。无论是以油价为代表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大萧条,还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采购经理人数据(PMI)等先行指标,或是各国物价指数走势,均显示出一度困扰全球经济多年的通缩风险魅影重现。除非洲埃博拉病毒的防控风险、美联储QE退出、地缘政治长期化与复杂化等风险因素外,全球性的通胀下行已成为公认的各国面临的新挑战。一时间,“全球通缩”类话题成为舆论焦点,但也引发越来越多的质疑:久违的全球通缩会否卷土重来?如果风险真实存在,根源何在?通缩问题会不会恶化,甚至将全球经济重新“拽”回衰退?2015年的全球经济还蕴含着哪些风险?

  欧、日“痛感”最强

  早在2009年,“末日博士”鲁比尼就大胆预言未来5年全球经济将陷入通缩。事实证明,在过去5年间,通缩并未淡出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在预言中的“第五年”,伴随着全球性的需求不振、经济先行指标走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危机后全球央行近乎史无前例的大放水并没有带来很多人担心的全球通胀报复性反弹,相反,通缩风险正在全球加速扩散,并日益成为多国政策制定者的心头大患,更令严重依赖外部需求的大宗商品出口国叫苦不迭,全球经济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困境。

  记者发现,若在全球各经济体间进行排序,通缩压力最大的当属欧洲国家。数据显示,欧元区国家11月通胀率已跌至近5年最低的0.3%,且一项上周五(125日)公布的预测周期趋势的指标表明,欧元区通胀率未来几个月或进一步下滑。与此类似,尽管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日本的通胀率终于升至1%以上,但上调消费税、结构性改革滞后等一系列政策失误所导致的增长放缓,让摆脱通缩之路异常艰难。此外,广大新兴经济体同样面临通缩威胁,许多国家的通胀率较去年出现明显下降。相比之下,美国的情况则相对乐观,通胀率正逐渐逼近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值。

  “从各国情况看,通缩压力是真实存在的。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已基本克服了通缩,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瑞银财富管理北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浦永灏对本报记者表示。首先,最新一期的劳工报告显示美国工资在持续增长;其次,美国的信贷需求开始复苏,已从最初的学生信贷回暖发展到居民投资方面的信贷需求回升;第三,美国目前产能利用率已超过80%,说明产能过剩情况基本不存在。

  信贷需求萎缩是根源

  众所周知,与全球通胀相比,全球通缩可能招致更严重的后果。它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经济恐陷入“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去杠杆化持续——金融市场萎靡——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目前来看,全球经济确已显现通缩征兆。对此,多家国际机构已发布警告。经合组织(OECD)日前称,10月份34个成员经济体的年通胀率持平于1.7%。在二十国集团(G20)中,年通胀率已从2.6%下降至2.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是在最新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将此视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威胁。

  浦永灏认为,导致全球通缩风险上升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信贷需求的萎缩。此时,若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无异于“火上浇油”。那么,为什么信贷需求会萎缩?在他看来,从企业层面分析,信贷需求萎缩反映了企业家对经济前景看淡,不愿增加信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的情况好于其他国家。在美国,家庭及金融部门已经完成去杠杆化,产能过剩也已经被消灭,经济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企业主便愿意增加信贷。但在欧洲,信贷情况非但没有恢复,反而还在收缩,呈现负增长。相比之下,日本的情况要稍好于欧洲。当前日本信贷名义增长在2%左右,表明信贷增长几乎停滞不前,即便最新日本出口企业机械订单有所反弹,但就全国而言,信贷需求并没有提升。新兴市场则面临产能过剩、信贷过高的普遍问题。特别在亚太地区,由于此前美国的低利率政策,新加坡、香港等地都有一轮明显的杠杆抬升,但在美国长期利率上行的过程中,这些杠杆比较高的部门必将面临很大压力,致使信贷收缩。

  多重风险笼罩2015

  目前,多家国际组织已下调了今年的全球增长预测,预计2014年的增长率为2.6%,仅比2013年的2.4%略有提高。展望2015年,市场认为,虽然全球经济难以恢复到危机前平均3.4%的增速,但在不发生意外冲击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速有望继续回升。最乐观的预计认为将恢复至3.0%上方,逆转过去几年徘徊在2.5%左右的颓势。

  当然,在持续复苏的背后,全球经济也面临多重风险。首先,在信贷需求疲软短期难逆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等因素的影响下,通缩压力仍将阻碍全球经济复苏。其中,欧元区的通缩压力不容小觑。除此之外,美联储QE退出、埃博拉病毒以及地缘政治被视为明年全球经济的三大风险。

  具体而言,随着美联储在今年10月如期结束QE3,市场普遍认为明年中期将迎来首轮加息。至此,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所引发的全球资本回流等外溢风险将再次给新兴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同时,欧洲国家也将因美国长期利率走高、汇率波动而受到拖累。其次,作为被认为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非洲地区正面临着埃博拉病毒的防范风险。如果措施不到位,全球经济将受到威胁。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出现病毒的大范围扩散,各国一旦采取关闭海关等紧急措施,全球贸易和国际投资将遭遇衰退。第三,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有增无减,特别是以乌克兰危机为代表的东欧地缘政治局势正呈现长期化发展。一旦西方阵营与俄罗斯的关系恶化,甚至重新进入“冷战”格局,这不仅会对全球政局造成冲击,也会制约全球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