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业已成争夺饥饿用餐者的...

外卖业已成争夺饥饿用餐者的战争

11335

从打车App到外卖平台,再到干洗、家政和美甲应用,这些常常见诸报端的O2O应用正在让随叫随到的即时服务变为现实。在腾讯和阿里大战中名噪 一时的打车应用之后,最火爆的莫过于外卖应用。随着BAT、小米、美团和点评纷纷加入战局之后,被资源加码的外卖行业大有井喷之势,大家都想方设法来连接用餐者与餐饮商家,“百卖大战”的苗头仿佛回到“千团大战”前夜。

 

一、外卖成BATJM五大巨头布局O2O的一枚棋

 

年中“饿了么”获得大众点评8000万美元投资,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行业。数据显示,2016年外卖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00亿,这实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互联网正在试图连接一切,外卖即可结合传统电商(服务送上门),又是典型的O2O业务(到店消费),被互联网盯上也是再自然不过。在“饿了么” 之外还有大量的外卖玩家。一年前人们会说中国互联网未来是一张TABLE,但随着京东的上市和小米400亿美元估值的尘埃落定,TABLE正在变为 BATJM,周鸿祎被刘强东的京东所取代,而在外卖领域最为激进的巨头正是这五家。

 

百度,浅尝辄止:5月低调上线外卖App,与百度地图深度整合,在不少线下场合进行推广,不过就像打车App一样,百度浅尝辄止。再加上百度 LBS业务与地图业务最近正在整合,外卖何去何从还不清楚。但糯米、地图、钱包、外卖和直达号这几个联合在一起还是有很大想象空间。

 

阿里,防御补充:去年底阿里上线淘点点意图在淘宝之外再造O2O的淘宝,从餐饮切入。负责人为原天猫副总裁王煜磊(乔峰)。阿里喜欢做平台,淘 点点只是提供面向用户和商家的两个App,其他与第三方代理团队合作。一年下来阿里移动已悄然成型,不是O2O、来往这些新模式,而是把淘宝和支付宝搬到 了移动端,淘点点成为阿里防御补充业务。

 

腾讯,点评微信两条腿:腾讯暂时没有直接进军外卖业务,其一年来通过三次大的运作把电商交给京东,搜索交给搜狗,O2O交给了点评。因此点评在 外卖上的动作可算作腾讯头上,点评在年终8000万美元投资“饿了么”,与美团外卖激战正酣,相关指标跻身全国前三。其外,微信公众账号是一些做外卖的小 团队比如“小农女“的选择,海底捞等商家的公众账号也提供外卖功能,因此微信算作一个天然的外卖平台——就像第外卖1.0时代的电话作用一样,基于通信获 取服务自然而然。

 

京东,起大早赶晚集:京东在外卖上的布局非常早,去年8月便领投“到家美食会”。京东最擅长物流,但它所擅长的是基于物流中心的仓储式商品物 流,与基于“一公里半径”的即时外卖配送还是隔了一层,因此京东选择“到家美食会”却擅长配送。7月底其拥有几十万家庭用户,餐饮配送团队超过500人, 覆盖北京市及上海市的核心区域,与之建立合作的餐饮企业超过1800家。不过已被饿了么、美团外卖和淘点点甩在了后面。

 

刘强东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后悔过去在生活服务上没有激进,想必接下来会更加激进,在O2O尤其是外卖上会有新动作。

 

小米,低调投资布局:小米给外界的印象是一家智能硬件公司,与O2O并无多大瓜葛。实则不然。小米一直认为自己是互联网硬件公司,在手机之外向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服务,手机只是信息和身份终端。所提供的服务可以是增值、电商和内容,也可以是O2O

 

小米积极布局手机支付尤其是NFC支付便已在为O2O做准备,在年初还低调领投外卖公司“我有外卖”A轮,规模达到1亿元,小米进军O2O只缺一个关键环节:地图——百度所擅长的,阿里收购高德后才补齐,腾讯一直是软肋不得不投资四维图新来弥补。“我有外卖”吸引小米之处正是在于其特别的模式:为商家提供“外卖机”,软硬件结合的外卖,与小米气味相投。

 

二、美团外卖成黑马,与点评和淘点点跻身三甲

 

美团已是当之无愧的团购第一平台,根据团8009月报告,美团在团购市场占据近6成市场份额,点评和糯米紧随其后。另一个维度美团也算得上与 大众点评和百度三足鼎立的三大O2O平台。王兴个人已将目标升级为用互联网改造第三产业,改变人们吃喝玩乐的方式,而不只是团购。其中最重要的三大业务便 是电影、酒店和外卖。

 

美团外卖在去年底上线,凭借着商家资源基础、美团地推团队能力以及与餐饮团购用户高度的吻合性,快速抢占市场,一年时间已是全国前三外卖平台, 另外两家是饿了么和淘点点。就像电影票业务一样,美团又做了一次黑马。美团外卖的野蛮生长让其与“前辈”饿了么剑拔弩张,在一些城市甚至爆发外卖员斗殴的 恶性事件,与当年团购地推人员打架频繁如出一辙,足见两家白热化竞争恶劣程度。

 

三、外卖业务进入3.0时代,最终走向何方?

 

一方面是外卖应用火热和竞争的白热化,另一方面却是外卖应用的负面新闻开始出现,比如外卖平台之间恶性竞争,再比如外卖商家卫生质量出现问题。不过这依然不能阻挡外卖行业飞速发展,在产品、模式、营销和服务上都在发生剧变。

 

第一代外卖基于电话,商家派发外卖菜单,用户拨打电话点餐,商家外卖上门。真功夫、必胜客等大型连锁企业则拥有呼叫中心,基于电话的缺陷显而易见,比如菜单更新不及时、更新成本高、订餐时间成本高、用户体验差。

 

第二代现大部分外卖平台的模式,用户基于网络、App和电话下单到订单中心,订单中心分发到商家,本质上与必胜客宅急送并无差别。尽管饿了么、淘点点已经做到让商家直接接单,但还是需要订单中心进行催单等相关处理。

 

第三代外卖则是去中心化的,用户通过App直接下单给商家,商家接单自行处理,这有利于用户与商家沟通,查进度、催单以及服务点评。最大的特征 便是没有“订单中心”,App直接连接商家与用户。打车AppUber们得以流行正是通过技术手段消灭了“订单中心”进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外卖 最终还是进入这一阶段,国外已IPO的订餐网站GrubHubJustEat,进入中国的Delivery Hero,以及国内的“我有外卖”正是属于第三代外卖。

 

商家如何接单这一点上不同外卖玩家出现了比较大的分化。

 

一派是基于商家CRM系统或者新建电脑系统。饿了么最初便要求商家安装一套叫做“Napos”的系统,在成熟市场还需要收取费用;易淘食也是从 餐饮管理系统切入,但这更适合大商家,因一公里生活圈里的商家可能并不具备安装高配网络和电脑的条件。对所有商家来说,安装可随便浏览互联网的电脑并不利 于店内员工管理,好处是可与大商家的订单管理、进销存管理、客户排队管理结合,非常适合海底捞这类配套成熟的大商家。

 

第二派则摒弃电脑,让商家可以直接使用手机App接单。门槛非常低,店长、店员几乎都可使用智能手机。但这更适合小商家乃至“摆摊的大妈”这样的服务者使用,处理一定规模的订单就会有心无力,稍微繁重、数量较大的一些处理,手机屏幕和输入方式都会成为弊端。

 

第三派最极端,直接提供专用终端。前文提到的“我有外卖”便为商家提供内置系统的“外卖机”,商家可通过它接单、与用户沟通、更新菜单和库存、更新送餐进度。这么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便于商家处理订单、提升商家粘性;第二用硬件来选择商家,确保服务质量。

 

O2O业务一直是两端的比拼,用户端拼体验、口碑和营销;商家端拼补贴、推广和粘性。提供硬件确实是提升粘性的办法,但这无疑会大幅增加成本, 已经有玩家敢这么干,说外卖进入疯狂烧钱阶段并不夸张,几个月前“饿了么”还在上海开展请吃外卖活动,补贴数百万元,大有打车应用烧钱的势头,洗牌正在加 速。从团购大战的历程来看,2015年即将成为外卖应用洗牌季,一年后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