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持续“疯...

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持续“疯狂”

13348

有色协会硅业分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9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总量为9942吨(8月份为8373吨、7月份为8936吨),环比增加18.7%,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量为6415吨,在9月份总进口量中占比为64.5%;从美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698吨,占9月加工贸易进口总量的26.5%,在当月自美国进口总量中占90%,而除去不在反倾销范围内的189吨半导体用多晶硅外,其它则100%为可规避反倾销税的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而8月份时,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多晶硅总量为1761吨,不仅环比增长了33.8%,且与9月份一样,除了139吨半导体用多晶硅,剩下的1622吨太阳能级多晶硅也100%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口。
 
  这意味着,即便商务部、海关总署8月14日做出了“自2014年9月1日起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受理”的决定(以下简称“58号文”),海外太阳能级多晶硅借加工贸易进口以逃避反倾销关税的活动依然猖獗。
 
  “补漏”政策或再告失效
 
  被业界视作可成为中国光伏就“双反”与美国谈判的一个筹码,我国相关部门相继于今年1月20日及8月14日,先后实施了“对美国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53.3%-57%反倾销税”、“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受理(相当于暂时禁止了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两项措施。
 
  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的“58号文”,之所以会暂时禁止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原因是我国“2014年1月20日对自美国和韩国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和2014年5月1日对自欧盟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后,我国加工贸易项下多晶硅进口出现了激增”。
 
  就“美、韩等国在我国采取相关贸易救济措施后,借道‘加工贸易’变本加厉地对华倾销太阳能级多晶硅”这一问题,《证券日报》此前曾进行了多次报道。简言之,其逻辑关系是:“加工贸易”已令“我国对美进口多晶硅征收53.3%-57%反倾销税”的贸易救济措施失效;而今,8月份-9月份持续攀升的加工贸易进口数据(多晶硅)意味着,我国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受理的“补漏”措施,也正面临失效的窘境。
 
  “业界更不愿看到的是,这一窘境会导致中美间可能达成的‘价格承诺’最终流产,进而令美国‘双反’终裁结果对中国光伏造成严重破坏。”上述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
 
  今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获得了超额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8.56%至35.21%;7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中国大陆晶体硅光伏产品的倾销幅度为26.33%至165.04%,中国台湾地区的倾销幅度为27.59%至44.18%。
 
  而即日起,美国商务部已要求美国海关依据上述补贴、倾销幅度,对中国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征收相应的保证金。
 
  两周审批总额达10万吨
 
  是什么原因导致在相关部门“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暂停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后,我国8月份至9月份由美国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仍然维持高位,且100%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呢?
 
  值得注意的是,“58号文”中对“暂时禁止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具体安排为:2014年9月1日前已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加工贸易业务(广东省企业以实际加工贸易手册设立时间为准),可在合同有效期内执行完毕。以企业为管理单元的联网监管企业可在2014年12月31日前执行完毕。上述业务到期仍未执行完毕的不予延期,按加工贸易内销、退运或其他规定办理。
 
  “这项措施在执行时遭遇基层商务部门的突击审批,在‘58号文’之后的两周时间里(8月14日-8月29日)突击审批大量加工贸易申请;一些重点企业(地方扶持对象)可能获得了‘特殊待遇’,例如它们可能享有‘以企业为管理单元’及‘可在合同有效期内执行完毕’的双重待遇。当然,这种做法是有悖‘58号文’精神的。”上述业界人士向记者说道。
 
  有色协会硅业分会的报告也指出,“由于8月14日‘58号文’叫停多晶硅加工贸易后,各地在正式执行日9月1日前半个月时间内,大量突击申请加工贸易进口业务,使得多晶硅进口量飙升。另外9月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4046吨,占总进口量的40.7%,连续五个月位居进口量首位,自韩国进口多晶硅占比日渐增大,同样是致使9月份多晶硅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的原因之一”。
 
  除了8月份-9月份实际发生的进口数据可为佐证外,据《证券日报》记者掌握的资料,在“58号文”发布至9月1日的两周时间内,获得审批通过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合同最长期限至2015年8月,超过了“58号文”要求的合同执行完毕期限(今年12月31日);而两周时间内,获批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总额可能超过了10万吨。这一数字超过以往任何年份的进口总额。
 
  “我听说,在这两周内,美国一家多晶硅企业签出超过3万吨的加工贸易订单;而据有关部门摸底,国内一家企业突击申请并获批了十笔加工贸易进口合同,执行期从2014年9月持续到2015年8月,总量超过了1万吨。” 该业界人士认为,“10万吨的总量,相当于海外多晶硅企业提前在中国市场锁定了一年的订单,由此便可高枕无忧。暂且不谈这对国内多晶硅产业造成的冲击,如REC、Hemolock等海外多晶硅巨头,或将因没有了来自于中国市场的压力,而丧失了帮助中国光伏就‘双反’与美国达成某种和解的动力。”
 
  “反倾销贸易救济主要是抢时间,要不然就没效果。”他还强调,“本来‘58号文’影响了尤其是美国多晶硅巨头对华倾销的战略,但由于上述突击违规审批,他们不仅在我国对美多晶硅实施反倾销后仍然借加工贸易畅通无阻,又意外地得到长单,获得了一年的缓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