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置4年之久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与治理改革在4月13日闭幕的IMF春季会议上再次摆上台面。本应该作为IMF改革方案主要推手的美国却成为了“拖累者”,招致包括G20在内许多国家的不满。
早在2010年,首尔G2O国首脑会议就通过了IMF的份额改革方案,约6%的份额将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代表性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体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不断上升的权重,但迄今为止,美国国会仍然没有批准该方案。
“虽然美国是IMF里最大股东,拥有实际投票权,但是如果提高了其他货币的份额,那就相当于提高了其他货币的国际影响力,这对美国来说是不利的。这是它拒绝这个改革方案的一个原因。”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助理研究员肖立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源可能在于美国国内党派争斗和国家利益的考量,在美国财政赤字高企、削减预算之际,不愿意向IMF增资,增加财政负担。
份额改革方案如果获得总份额达85%的成员国通过生效后,中国的份额将从原来的3.72%提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原来的3.65%升至6.07%,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份额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也将跻身前十大股东国。而美国的份额将从17.66%降至17.39%,投票权将小幅下调0.2个百分点至16.5%。
“事实上,这份改革方案不会对美国在IMF的话语权和地位造成多大的影响。因为IMF主要涉及到全球宏观政策的调整,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和金融市场开放的角色等,所以美国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谭小芬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主要还是对俄罗斯、中国等这种经济体较大的国家有所警惕,当作潜在的对手。
业界认为,2010年IMF份额改革方案是适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增强其作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重要机构的有效性和合法性的重要举措,而份额必须反映全球经济增长的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结构的变化。
IMF总裁拉加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是IMF的重要成员国,是IMF最大股东之一。无论在IMF的管理和资金支持方面,还是政策建议方面,中国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积极。她说,这是国际社会希望看到的,也与中国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以及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符。
“从现在来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那么按理来说,中国在IMF的份额应该是全球第二,但是即使改革以后,中国的投票权也只是6%,所以说这个比例还是不够,未来还会进一步增加。”肖立晟指出,进一步增加并不是说有资金就可以了,还需要有较好的全球治理能力。这是中国需要学习的。
今年是IMF和世界银行成立70周年。拉加德在年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强调,IMF依然会坚定不移地走改革的道路,进一步敦促美国通过份额改革方案。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表示,目前给美国暂缓至今年年底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届时美国依然无法通过,IMF可能考虑通过其他途径来推进这一改革。
“美国国会这样做不仅损害了G20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降低了IMF在全球中的治理地位,而且实际上也侵蚀了美国在G20的领导力,减少了IMF的融资,对各方都不是有利的事情。”因此,对于美国在此次IMF份额改革的不作为,肖立晟表示有些不太理解,但是他认为,IMF方面和G20各国会一直向美国国会施压,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美国还是会有所行动,今年或者是明年年初的时候,IMF的改革会有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