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毅:游走于城市,建筑与...

陈家毅:游走于城市,建筑与文字之间

11046

您为何会选择在较冷门的伊斯坦布尔设立事务所?

目前,我们在中国大陆,比如杭州,南通,上海,三亚等城市开展业务,还有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未来的发展,主要在亚洲。

不过,伊斯坦布尔 (Istanbul)很特别,这个城市地处亚欧交界处,比较欧陆化,但保留了亚洲传统,而且注重对古老建筑的维修和保护。不象很多城市,拆除旧建筑来建高楼大厦。伊斯坦布尔的人文气息很浓厚,有着多元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文化积累深厚的城市才有它自己的味道。

在不同国家和城市,您怎样结合当地的文化元素和社会背景进而融入创作?

做建筑需要了解所在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现状。比如做上海世博会的新加坡馆,我就先去了解了上海的发展现状,选址的因素等等。
 
再以日本纪伊国屋为例,纪伊国屋是一家传统的书店,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吸收了日本文化中的传统元素,再用现代手法表达出来。比如书架头的设计,便是从日本浴袍的两条边的设计得到启发。
 
再如,新加坡精品酒店(The Sultan)的项目,将12栋破旧的传统南洋建筑改裝成酒店房间。由于是在马来保留区,前为中东皇家住所和伊斯兰清真寺所在地,建筑设计要考量马来,中东的文化和宗教等因素。整个过程历时四年半,但完成之后很有成就感,因为我觉得抢救一群传统建筑是一件功德。该项目因精良的设计兼富有当地文化特色,已被提名为新加坡“古屋翻新”大奖。

一个好的建筑的标准是什么?

好的建筑必须从内心而发。首先在设计上要有创意,但设计不是简单地把好东西往上加。

建筑其实很类似电影剪接和文字编辑,如何处理脑中的想法,把一个空间诠释出自己的味道。外形美观很重要,但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原创和标新立异是两回事。归根结底,做建筑是要建立一个舒适的空间,处理好人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所在这间书房的设计,采用自然光线,把后面的墙拆掉,楼梯转了一个方向,屋顶做成三角形,这些都使空间更加开阔,坐在这里感到很舒适。
 
另外,建筑必须和周围环境协调,包括和周围景观以及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的协调。在国内很多城市,一个大房子外面就是一条马路或是高架桥,甚至没有遮荫避雨的地方,房子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所以好的建筑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这不但需要一个好的建筑师,还取决于建筑师和业主之间的沟通和磨合。

您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

平时的积累很重要。比如我平时读的那些杂志,是想从民间,草根那里尽量多汲取养分,从杂志中感受城市命脉,了解生活细节,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突然之间灵光一闪,得到某种启发,而这种启发是靠平时的积累得来。
 
另外建筑和其它很多艺术领域都是相通的,不同艺术领域,例如文学音乐等都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灵感。比如,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的设计要表现“城市的交响乐”这一主题,所以把展馆的外观设计成一个音乐盒的造型。我所设计的一家书店,是从张爱玲的小说《连环套》得到灵感,书店的几个部分之间连环交接。张爱玲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我将它用空间表达出来。

您提到不同领域的艺术有共通之处,请具体说说您的看法。

以电影来说,电影的画面流动是以镜头勾出整个空间感,而建筑设计也是在处理空间与空间,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写文章跟建筑也很相似,写文章是把不同的句子构成一段,而建筑是利用柱子等架构出一个空间。

音乐方面,人们常说的“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静止的音乐”是有道理的。比如,柱子和窗的安排是按照一定的韵律和节拍,ABBABBABB,象音乐的节奏一样,而不是随心所欲在这里安一个窗,两个柱子。我设计的面包物语(Bread Talk)大楼外观借鉴了现代雕塑的手法。而杭州的“亚洲的生活态度”别墅,周围湖光山色,竹林掩映,则借鉴了中国山水画中建筑在山水间若隐若现的手法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

环境保护是世界大趋势。您怎样把环保,节能等观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来?

建筑影响生态环境。我们在设计时会考虑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建筑设计中会结合环保,节能等因素。比如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设计,既然是在绿地上建立这所大学,我们要考虑如何把绿地由平面变成纵向的,立体的。

再比如上海世博会的新加坡馆,它的内部四根柱子支撑起来的开放式结构,外墙的设计以及一楼中央的冷水池,都为展馆提供了天然的温度调节系统,通过自然空气的流动降低馆内温度,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另外新加坡的花园景观呈现在展馆顶部,站在附近的卢浦大桥上,人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这座空中花园。它提醒人们只有保护环境,珍惜有限资源,才能把自己的城市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

喜欢写作,并有多本著作,如《城市磁场》等。写这本书的契机是什么?

每一座城市,就象一个人,拥有不同的个性,有它自己的文化风韵和令人梦萦魂牵的感人故事。我每到一座城市,总有一些事物、地方或人,教我凝住三五分钟,说不出缘由,像被磁铁吸着一般。我不知道那叫什么,我就称它为城市磁场。

以曼谷来说,路边摊子都有它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美感。那些流动摊贩不仅自行遵守各自的岗位和时间表,而且有他们自己的审美观。比如一个摆水果摊的泰国女孩,每天下午都会出现在固定的地方,把黄梨削得好似一件镂花的雕刻作品,她还在摊位上边撑出几把不同色泽的遮阳伞,使原本灰蒙蒙的市容骤然增添了几抹色彩。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街头一角,却透露出活泼的生活气息。

我就是喜欢搜寻这些城市中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景观,再用我热爱的中文把它描摹出来。积少成多的观察,一点一滴的记录,最后集结成了这本《城市磁场》。所以我不希望读者把这本书看成简单的游记,这里面是我对城市和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充满了人文情怀。

您的管理理念是什么?

我的事务所没有绘图员,只有建筑师,绘图的工作由建筑师来完成。每一个建筑师都要对他的设计负责到底,以加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而且我通常会在作品上列出设计师的名字。

我对员工只强调一点,一定要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敏锐的头脑,因为我们做的是需要创意的工作,不能把自己变成一架织布机。
 
很多时候我不把自己当成老板,我只是起到团队的负责人和火车头的作用。我的团队里面外国人占一半,努力和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创造融洽的工作氛围,这对于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很重要。

 

案例分析:The Sultan精品酒店

陈家毅是新加坡出生的建筑师,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学系。1987年获得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优秀设计新人奖”,1990年在伦敦成立陈家毅建筑师事务所。他设计的位于新加坡怡丰城的Page One书店,曾获新加坡总统设计奖。其他代表作品包括新加坡管理大学、,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杭州“亚洲的生活态度”别墅、日本纪伊国屋书店。

他的著作《城市磁场》获得《亚洲周刊》评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 ( 非小说类) 。他擅长观察发现,其建筑作品体现音乐、文学、电影的多元特质。在他眼里,建筑学与电影的叙述空间很相似,比如一个场景,由一个较低的地方走进一个比较开阔的空间,这些是电影中常见的手法,也是建筑的安排法。

除了从事现代建筑设计概念,陈家毅也在抢救传统建筑,恢复老建筑的历史生机。The Sultan 精品酒店位于新加坡马来保留区,有着逾百年的悠久历史。该建筑前身为中东皇家住所和伊斯兰清真寺的所在地,陈家毅带领团队,历时四年半,将数十栋传统南洋住宅和伊斯兰印刷厂改装为包含64间特别精心设计,大小不同富有情调的酒店房间。刚竣工的项目因朝气更新,兼富有当地特色,已被提名本年度新加坡“古屋翻新”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