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工作在哪里

未来的工作在哪里

16926
(来源:互联网)

我们习惯于我们现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形态,把它视作理所当然—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只为一家公司工作,一个星期五个工作日,周末放假。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十几年后,我们是否仍然接受现在这种工作方式?到了2025年,人类将会面临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形态?

看过电影《关键报告》(Minority Report) 的人,大概都会记得这样又炫又酷的一幕:汤姆克鲁斯戴起他的神奇白手套,在虚拟屏幕上拿出层层的档案。虽然只是编剧幻想的未来办公室,但它却告诉我们,未来的工作趋势将面临重大的变革!

在自由化,全球化,科技化的经济浪潮下,未来是一个由信息,通讯,网络所构建的虚拟世界。未来的信息获取及传输会更迅速,团队合作的工作形态将更为普及。因此,未来的工作方式将有更多元,更丰富的面貌,它将是以知识(knowledge)为主的工作形态。

毫无疑问,未来个人的工作空间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办公室形态将拥有更多的个性,自由,互动,沟通,弹性和趣味等空间机能新概念。例如,未来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办公室(home office);员工没有固定座位的旅馆化办公室(hoteling office);随时可以根据组织变动和员工机动性而调整平面配置的机动办公室(mobile office);只需手机,手提电脑,无线网卡等,不论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工作的虚拟办公室(virtual office);注重沟通协商及互助合作,每一工作区备有网络电源以便工作组随时讨论的协同式办公室(collaboration office);拥有绿化环境,休闲区域甚至各种游戏和运动设施,有助于缓解员工工作压力,产生新创意的创意型办公室(work & play office);以及适合独立思考的个人化工作空间(personal workspace)等等。

随着工作环境和工作形态的变化,我们对工作的定义和对工作方式的看法也在改变。我们需要思考自己想要的是哪一种形态的工作生活。是要因循守旧,维持现在的生活工作方式,还是开始自我反思,认真思考取舍?传统的工作角色好处在于它的安全感,我们可以让公司处理工作上的事宜,我们只需遵从公司的决定。但未来的工作形态,个体与公司之间是一种更健康更有创造性的关系,个体能够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也正因此,每个人必须更深思熟虑,了解自己的人生方向,掌握自己的命运。

要想为自己的未来创造快乐有意义的工作生活,我们首先要分析和预测未来的工作面貌。随着信息越来越发达,今天人们拥有更多方式和渠道来分析未来,正如世界未来学会(WFS)沟通主管塔克(Patrick Tucker)所说,只要有一颗大脑,人人都可成为未来学家。所谓未来学家,不是算命先生,占卜者或预言家,而是根据过去和现状来预测未来生活方式和社会形式。

林达葛瑞腾(Lynda Gratton)于2012年5月出版的《未来工作在哪里》(The Shift)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种种未来工作形态的画面,并分析了给未来工作形态带来巨变的五种力量和因素。

她认为,十九世纪末期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变是煤炭和蒸汽动力在背后推动,但到了2025年,我们工作上的巨变并非由单一力量推动,而是五大力量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的结果。科技快速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人口结构的改变,重要的社会变迁,能源的消耗,这五大力量将彻底改变今天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工作面貌。
 
时间的片段化

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工作越来越片段化。在手提电话和网际网络尚未流行的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平均做每一项工作都用半小时以上,但自从工作上开始使用电脑和电邮系统,电脑上的收件箱每天涌入几十封邮件呼唤我们立即回复,手机也不停地干扰工作,我们的时间开始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工作被切割成片段,工作生活渐渐变得片段化。

这种现象将以“悄悄变成常态”的,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得我们慢慢适应了这种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最后毫不抗拒地接受了这样的结果。而在未来十年,科技发展将更加失控,电脑运算能力和手持装置资讯处理能力持续的增长,涵盖一切,无所不在的云端技术的日益普遍,以及虚拟分身和全像式影像的司空见惯,我们的工作生活将被无孔不入的资讯和通讯分割成支离破碎的片段。在那个环环相扣的全球化世界,每天要全天候待命,每星期工作七天将成为常态,全球50亿人口通过手持装置相互连结,随时随地处于连线状态。工作生活片段化的结果,将是我们的专注力,观察力和学习力的减弱,也会使我们失去创造的乐趣和能力。
 
孤独的工作生活

在网路世界和聊天室里,新的人际关系正在蓬勃发展。我们每天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网络世界中和别人互动,缺乏人际之间的实际接触。到了2025年,也许人类会更加适应这种网路世界的关系。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便是虚拟分身取代血肉之躯的人际交往。可以想象,未来各种虚拟分身将出现在从客服中心到财务咨询等各行各业。可以预期的是,未来的工作场所中,与同事之间的虚拟关系多过面对面的实质互动,每个人的工作世界将变成一个孤岛。

面对未来的巨变,我们应该怎样为自己创造有意义,有价值,又能乐在其中的生活工作方式?或培养哪些新的能力或观念,以降低未来的阴暗面和负面效应的冲击?
 
从肤浅的通才转变为术业专精的多领域专才

未来的工作世界不再重视层级分明的组织和可替代的一般技能,而会重新聚焦于水平式合作和更专精的技能。

样样通样样松的通才在未来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加强自己的深度,投入时间和资源建立和深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成为跨领域的专家和高手。同时还要学会自我推销,明确展示自己的特色。
 
从孤立的竞争者转变为创新的连结者

人脉的广度与深度将越来越重要。需要积极建立三种网络,第一种亲密战友,就是那些长期以来互相帮助,遇到困难可以放心求助的人。第二种是创意智囊群(big ideas crowd),遇到问题可以集体讨论,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第三种是情感支持社群(regenerative community),这些是实际围绕在你周围的人,他们能够满足你人性的自然需求,包括面对面的交流,倾诉和聆听。

强调个人表现和竞争的心态不再是成功的基石。一方面,你需凭借自己的本领脱颖而出,同时又必须成为团队的一份子,和其他高手通力合作,一起创造价值。拜科技发展和全球化所赐,未来将是一个强调合作的世界,合作精神将取代竞争心态。不管是从云端下载资料到高效能电脑,还是单纯的电脑与电话网路相结合,合作性网路逐渐成为协助全球民众互相沟通的媒介。人们从各自孤立,彼此竞争的工作者转变为相互连结,充满创造力的社群。而知识,创意,创新将成为未来工作的基石。创新变成一个需要高度合作,群策群力的社会活动。具备不同技能,不同文化背景,秉持不同观点的人可以分享知识和洞见,激荡出各种创新构想。
 
从贪婪的消费者变成热情的创造者

我们需改变自己的工作观。传统的工作观以金钱和消费为核心,而未来,我们需更重视工作的意义和体验,把工作视为创造丰富经验的地方,而非只是为了薪水而从事的活动。

传统工作方式让别人为我们做出选择,未来我们将为自己做出选择,从而开创自己的未来,既能实现个人抱负,又能保持平衡的生活。现代生活及工作借由E 化逐渐融合,不再像以前那样泾渭分明,因此寻找工作和生活(Life & Work)的平衡点至关重要。也就是能在工作重担,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等不同生活层面中取得平衡。比如我们需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怎样在获得最大的工作满足感和乐趣的同时,将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未来不仅只有阴暗面,只要我们自我反思,确定目标,并付诸行动,掌握机会,积极努力开创未来,我们的未来便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