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新策略

日本企业新策略

10948

 

自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日本企业全面亏损之后,曾积极节流开源、调整战略、启动一系列自救活动。然而,2011年接踵而至的3·11日本海啸地震及其引发的核辐射危机、10月泰国洪水等一系列“天灾”,以及欧洲次债危机、“高烧不退”的日元升值等因素,再次将日本企业打入亏损的深渊。

2011年,日本的主流消费电子企业几乎全面亏损。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财年,索尼预计亏损29亿美元,它上一财年已经亏损32亿美元;松下本财年预计将亏损103亿美元;夏普本财年预亏38亿美元。即便是一些侧重商用市场的电子企业也出现了历史性亏损,比如,NEC预计本财年亏损1000亿日元,理光将亏损460亿日元,业绩一直优异的爱普生利润也只有50亿日元,下降51%。遇到问题的,不仅是日系彩电巨头,几乎所有日系巨头均陷入了苦战:日本电气报亏,本田警告年度净利润跌幅将超预期,佳能拉响盈利警报。

财报中,索尼、夏普、松下等企业将亏损的原因主要归结为“日本地震、泰国水灾、汇率变化以及全球性经济衰退”等因素。

由于许多日本制造企业在日本震区及泰国都有自己的工厂或者零部件配套厂,日本海啸和泰国水灾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这些制造企业的“产业链”,加上震后日本经济停滞使得营销很难展开,亏损自在意料之中。

加大海外投资

而除了天灾,日元的强势又让日本企业遭受了当头一棒。以亚洲市场扩大和日元升值为背景,日本企业海外转移的热情高涨。

在西方经济体的增长步伐持续放缓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都转向正在崛起的亚太区以取得进一步的增长。

根据并购市场资讯公司(Mergermarket)的数据,2011年日本企业在收购海外资产上的支出达695亿美元,超过2010年总额的两倍,但低于2008年创纪录的742亿美元交易总额。

目前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蜂拥至越南市场,意欲在该国寻求投资机会。分析师表示,由于越南的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且市场和业务的增速也较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日本企业欲通过投资来掘金。另一方面,由于日元的强劲升值幅度,日本企业的盈利空间已经被大大的压低,许多企业被迫转战海外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年,共有208家企业在越南开设分公司,投资额超过了18亿美元。在2010年,共有114家日本企业涌入越南市场,当时计划的投资额目标达到了20亿日元。尽管在对越南的外资投资规模上,日本仍落后于韩国、新加坡,但在实施的投资上,日本企业处于领先。

新加坡也积极制定优惠措施,吸引日本企业投资。2011年年底,新加坡设立了“日本商业走廊”,首阶段目标是每年吸引多达100家日本中小企业前来孵育它们的业务。新加坡基于其卓越的经商环境和人力资源基础建设,是日本企业进军亚细安的自然选择。许多日本企业也纷纷表示有意把它们的区域总部重新安置到本地或巩固在本地。

日本跨国石油化学公司住友化学(Sumitomo Chemical)投资1亿7400万元,在新加坡裕廊岛设立溶液聚合聚丁苯橡胶厂(Solution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简称S-SBR)。如今,住友化学在新加坡的投资总额已超过30亿元。

佳能(Canon)新加坡新总裁小西谦作(Kensaku Konishi)表示,西方发达经济体在过去向来是佳能的主要市场,不过亚太区的业务比重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提高。十年前,亚太区仅占佳能总营业额的10%,如今该区域已占公司20%的营业额,并将作为公司未来的业务增长引擎。“随着全球将注意力转向亚洲,本区域对佳能来说将越来越重要。”

佳能在南亚与东南亚的营业额在今年预计将增长超过20%至40亿美元。带动这股增长的将是佳能的新业务领域,包括专业录像机以及收购荷兰打印机厂商奥西集团(Oce)后进一步加强实力的打印生产业务。此外,公司也将继续着重于现有的数码相机业务。去年,佳能南亚与东南亚的营业额增长了13%。

组团机制

财团机制是日本企业的重要特色。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电子企业形成了“组团崛起”的态势,索尼、松下、东芝、日立、三洋、夏普、富士通、NEC、爱普生、佳能、奥林巴斯……日本以11大电子企业为班底,形成了一群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家电、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半导体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形成了细密的布局,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这些企业背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高度结合,各个企业恶意挖角较少,而且经常相互支援,技术在日企之间分享,但是决不外泄。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日本企业的群体性崛起,也让日本企业一度直逼美国企业,让日本在长达50多年的全球市场里纵横捭阖。

如今,在外部经济环境的日益严峻之下,日本企业再次携手,抱团取暖。

近日,在日本政府的牵头下,瑞萨、富士通、松下等三大半导体厂商计划合并旗下芯片业务,而瑞萨本身就是多家日企合并而来的。此前,索尼、东芝、日立已经合并了中小尺寸面板企业……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在大的经济周期挑战下,曾经颇有成效的财团方式是否能再度发挥优势,让日本企业之间可以互相救助,还是个未知数。

创新转型

严重依赖出口的日本一向偏重欧美市场,而2008年以来欧美市场一直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自身难保,需求自然难以拉动。从电视到显示器,从平板电脑到智能手机,日本电子企业近年几乎没有推出引领行业先锋的产品。

一家苹果几乎抢占了小半日本数码相机市场的空间,一家三星几乎对抗了日本所有的液晶面板企业……甚至,索尼、日立等都要找三星代工,这些问题的背后,主要是因为日企在技术创新领域明显跟不上了。在软件和原始创新方面落后美国企业,在制造环节和营销能力上不如韩国企业。

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占去市场领先位置,企业就应当根据市场变化,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打造企业全新的赢利点。

如今,许多日本企业纷纷投入新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的“怀抱”,向高附加值、低碳的绿色能源和环保行业转型,正在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商向环境友好综合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如日立计划将所有的电视机制造业务外包给海外公司,投身于开发并有效利用能源、循环利用资源、防止全球变暖等“社会创新事业”。索尼提出“环境零负荷”的蓝图,借助新能源战略规划,电池业务成为集团的3大增长引擎之一。

同其他日本企业一样,松下公司面临新企业以及其他亚洲竞争对手在家电业务领域的激烈竞争,因此松下决定寻找新的增长领域。

松下也转向环保型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也是为了今后专心投入蓄电池等方面的业务。

松下电器的亚太区总裁Yorihisa Shiokawa表示,松下明确了未来主要发展方向集中在太阳能及锂电池板块,并推出生态城建设,与政府合作开发和试验综合能源解决方案,2012财年松下有望实现V形恢复。未来松下集团的能源产品将主要覆盖能源生产、能源储存、能源管理及环保汽车。到2018年,成为“电子行业排名第一的绿色创新企业”,计划在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并且通过收购三洋电机(Sanyo Electric Co.)在全球太阳能市场跻身三甲。松下将成为改造成太阳能面板及车载电池等环保创新型产品的领先厂商。

     

Yorihisa Shiokawa说,亚洲对松下来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增长市场。亚洲(中国除外)在松下全球的销售额中占了约13%。而那些快速发展的市场,印度、印尼和越南也是松下在亚洲的主要战略市场。

此外,除了在新加坡和越南河内所设立的区域研发中心外,松下还准备在越南的升龙和印度的哈里亚纳邦,再设立两个研发中心。

Yorihisa Shiokawa表示,松下在亚洲的发展战略将围绕公司的三个理念展开:通过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创造最大的价值;实现快速精益管理;大胆转移管理资源促进业务增长。相信亚洲将为松下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理念,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在要在能源设备领域,特别是通过加强实现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业务2011财年的双位数增长,在解决方案业务部门,我们将建立我们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从广泛的供应链进行盈利。销售额从2010财年的2.6万亿日元达到2013财年的3.1万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