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上支持者相信中远:因为季先生总是话说得对,事做的好。
涨了,又涨了!冲,冲,冲!发了,发了!
这是网络上中远的支持者之间最简单常见的语气词。为什么他们相信中远:因为季先生总是话说得对,事做的好。
从200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几分钱股票,2007年中远股票创下S$8.2的记录,目前市值已逾129亿新元。有人断言,中远将成为东南亚的“修船大王”,这个预计不是空穴来风。2007年,中远又获得了64亿美元的造船合约。虽然股票价格有起有落,但季海生更看重的是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在将来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
来自南通的中远守望者
南通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基地之一,其港口能力和世界级船舶修造基地基础,已具备中国乃至世界级“船谷”实力。去过中国南通的人或许对这个城市留下“中远印象”:中远桥、中远路、中远大道,乃至中远宾馆。这个城市在海蓝色的COSCO旗帜辉映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津津乐道的中远造船业就是从南通起步。南通人心胸开阔,直率包容,大事不含糊,小事不计较,与各地人都能相处融通得来。从南通走出来的季海生,则更多了一份坚韧,胆大和心细。
远洋业,是象征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实力的指标之一。当时,对于新中国成立40多年的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要将海运航线拓展到国际,集团迫切需要人才。1975年,23岁的季海生被分配到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从踏进中远的门槛,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季海生踏实肯干的作风,孜孜好学的工作态度,让他展露头角,逐步走上领导岗位。随着70年代末,中美恢复中断的海运航线,季海生被派驻美国担任代表。作为中远在美国的业务代表先锋,处理港口码头鱼龙混杂的情况,检查货物装运,美国地区内外事务,都留下一个亚洲人高大正直,永不疲倦的身影。1988年,季海生美国任期满回到中国。而在东南亚这边,新中建交的前奏曲已经响起,命运对他的角色似乎又在进行新一轮安排。
在1990年新中正式建交前,季海生曾因为业务需要来过新加坡考察几次。因为他来自中国国企,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护照,在尚未开放的政治环境下,引起新加坡当局的格外关注。虽然自己被人“盯”上,但新加坡的港口环境优势和如火如荼的国家经济建设,给季海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一个热爱事业的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疲倦,因为那是他的工作。继美国回来后,季海生又到香港的中远国际货柜码头和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担任要职。这个嗜工作如命的人,曾经在香港的码头建设工地上连轴转,结果心脏病发作,在医院躺了3天才缓过来。接下来,他所在的中远集运分部撤销,给他内心带来了挫折。因为对中远不可割舍的感情,让他重新出发,寻找自己的定位。而这时,1993年上市的新加坡中远投资,正需要一个人带领走出金融风暴低谷,唤醒中远“沉睡的股票”。
新加坡对季海生来说,并不陌生。繁荣的港口码头,便利的物流交通,优势地利让处在事业低谷的他,感到另一个春天的到来。2000年年底,季海生受命于危难之际,他在集团总裁魏家福面前立下军令状,一定要带领新加坡公司走出困境。
由股东选择中国企业经营者
辗转美国、香港、中国等地,足迹遍及世界,季海生经过30多年的工作磨炼,一个具有国际素质的领导者正茁壮成长起来。他的思维渐进到从全局谋划,以争取未来发展的主动。因为没有人做过,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当他把外部和内部的想法结合,放在中远的战略框架和国际环境里来评判来提升,就构成了季海生一副宏伟的海事图:离开地上的(房地产),走进水里的(航运),爬上岸的(修船造船),游到海里的(海洋工程建造)核心业务。
中远靠航运起家,这给中远积累了实力,但是航运周期也给业务带来压力。如何为股东持续健康的创造财富,道路只有一条:变。从房地产贸易到航运,再从航运到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这都是季海生团队开发出来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竞争力是与成本直接挂钩的,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材料成本和技术优势在短期内仍可以和竞争者抗衡,但季海生已提前将目光瞄准了下一个成本优势地点。从他和团队近段时间在东南亚的频繁差旅,或许离不开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吧!
当年在季海生赴任新加坡之前,不少人在集团总裁魏家福那里打小报告:季海生性格强,说话得罪人。但魏家福没有选错人。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作用重大,虽然他太有个性,但是能力强,季海生和这个孙悟空也有点接近。果不然,在季海生接手这个“烂摊子”后,在业务和人事上披荆斩棘,虽然周围的人噤若寒蝉,但面对业绩节节上升,不得不心眼里佩服。无独有偶,季海生也是第一个连续两任担任新加坡中资企业协会会长的人,有人对这个会长不留情面的硬脾气颇有微词,但在季海生任期内,吸引了近百名新会员,协会积极开展活动,社团工作有声有色!
要做好事情,并坚持自己的原则,内心是多么难把握啊!就是这股强烈的目标意识,让他说话率直,做事主动积极。去掉所有无所谓的修饰,到头来只是追求最直接的两个字:利润。这却是股民和投资者最喜欢的。中远投资每个季度都要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会议现场,季海生流利的英文和熟练的专业术语,业务知识,让股民们折服。有一次,一位老伯在多次向季海生提问后仍觉疑惑,这时,季海生走上前去,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名片上,双手递给老伯,表示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打给他!而这个老伯在以后的股东大会上,每次都站起来,呼吁股民支持中远!
季海生有时在公共场合被股民认出。有一次,季海生去商店买东西,结果被售货员认出,“你是季先生吗?我是你的股民啊!”有时也遇到不认识的,当对方知道他就职中国上市公司,就喜欢和他谈中远的股票,却不知对方就是中远的总裁。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季海生会询问对方对中远有什么看法,最关心有无从股票中获益。当听到中远已给股民带来财富,这种喜滋滋的心情比什么都开心!他坦言,公司做得越好,越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透明的环境里。有这么多人监督自己,只能做好,没有别的选择!
这几年,新加坡媒体对中远投资的报道每年都逾百篇,一个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取得这样曝光率是非常少见的。季海生和中远的所作所为让新加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中远,也认识了真实的中国。
优秀企业背后的经营者去留问题是股东关心的。中国海外国企领导由总部委派,季海生的治理才能牵动了一批股民在网上谈论:中国企业应由股东选择经营者。他们希望季海生长期留下,理由很简单,谁都不愿意失去投资的福星。对于股民的意向,季海生表示,这不由个人意志决定;不管以后怎样,他会服从总部的安排。而在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看来,上市公司也应该选择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企业管理者,中远集团已经做出了榜样。我们也相信,中国上市公司经过成熟的资本市场的洗礼,都会考虑投资者和股民的意见,由(股)民做主的时代会到来。顺应资本市场的要求,在中远催生了全心全意照顾投资者利益的经营者,对于其他的海外中国上市公司,不是一个信号么?
机场,城市…;海洋,码头…;农村,工厂…;酸甜苦辣,五味杂成,都是季海生一路走过的地方。一次在中远采访时,我们又近距离地看到这位总裁细心严格的自我管理。他习惯用铅笔工整地在时间表上记下自己的行程安排,即若有变,他又用橡皮擦擦掉,然后又工整地重写。这个个性要强的人,业余特别喜爱高尔夫运动。高尔夫球举重若轻,挥杆间却风云变幻,扑朔迷离,这项运动非常适合季海生的性格。有时,他也乐意地想象中国式退休生活的惬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狼山”。一三五下厨,二四六挥杆。
33载风雨兼程,不是没有地方更适合季海生,而是他从来没想过要离开。虽然中远已进入稳健的发展阶段,季海生仍然顽强地守望着中远,因为海上不时还有风浪,仍然需要技术高超的航行者。那句铿锵有力的“股东至上”,在投资中远股票前,就已经买到季海生的千金承诺。
(记者,绿荫,《时代财智》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