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账目欺诈今与昔

再回首:账目欺诈今与昔

9752

龙筹股系列丑闻近期确实让市场感到头痛。

(时代财智讯) 据报道,在五年前曾犯下账目欺诈罪的年轻妄为的互联网业界大亨崛江贵文(Takafumi Horie)在终审被驳回上诉请求后,被判入狱服刑。 此则新闻也让我重拾了对早前发生在新加坡本地的几起欺诈案的记忆,类似的几起案件几乎与崛江贵文首次被捕发生在同一时期,在当时震撼了新加坡股市。

与牵涉到崛江贵文的账目欺诈案具备相同特征,随即在本地爆发的两期案件涉及到的大公司分别为——垃圾回收企业“伟城工业”(Citiraya Industries)和通讯设备维修商“雅阁通讯设备维修有限公司”(ACCS)

综观这三起案件,均发生在广受追捧的青年商业精英的身上。作为年轻的企业家典范,他们受到对商业利润极高期望的驱使,导致他们逐渐与现实脱钩。不可避免,不切合实际的计划落空后,留下无辜的投资者在坍塌的废墟中遭受创伤。

简单回顾一下,“雅阁通讯”(下简称“雅阁”)由当时曾被奉为新加坡青年企业家榜样的陈厚飘(Victor Tan)经营,年仅31岁的他,便将公司带领上市。“伟城工业”的年轻老板黄德利(Ng Teck Lee)在中学辍学后,从零开始建立再生循环事业,他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还被《华尔街日报(亚洲)》(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刊登发表。

五年前的一天,当雅阁正打算进行年度业绩发布时,商务部突击查抄了公司办公室。

再看伟城工业,在账目丑闻被揭发之际,黄德利正在海外商务旅途中,就再没回来过。根据黄德利位于巴耶利巴(Paya Lebar)家中留下的迹象表明,他是在事发之前匆忙离开的。洋房内留下烧到一半的香柱,华人春节的装饰在事后的几个月内都没有被撤下。

两起案件也又着类似的结局。陈厚飘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黄德利虽至今仍逍遥法外,但其同谋未能侥幸,被判处长期入狱。因欺诈事件遭受损失的一些无辜投资者也在收到公司赔偿后了事。

然而,在近年不断震动本地股市的大量账目丑闻事件却一再无果而终。丑闻涉及的是那些来自中国的公司——在本地它们通常被称作“龙筹股公司”——近些年它们的数量在新加坡大增。 还是那句话,大多数情况的脚本大致相同,审计师在核实部分现金时出了问题,公司去到中国查阅账目时,断言确实有这笔钱。

分析师甚至为其编造假象。我们可以把这些现象归为“萨蒂扬(Satyam)”现象——印度萨蒂扬软件公司(Satyam Computer Services)创立人曾在账目丑闻被揭穿后,公然承认自己夸大了公司收入的事实,并虚报了一笔巨额资金数额,为向外界显示出企业快速增长的假象。 但在探明龙筹股公司财务丑闻事件之后,你会发觉事情远没有那样简单。 获取“伟城工业”或“雅阁”的信息相对容易。因为他们地处新加坡本地,虽然他们有大部分业务在新加坡以外,但报告者可以通过多管渠道来获取信息,诸如他们的供应商,客户和竞争对手。

而对于龙筹股来说,我们必须依赖公司的披露来获取大部分信息,偶尔也有一些调查分析师亲自到中国调研,再写成报告。

一旦谬误被揭发,大量信息经常彻底不翼而飞,公司股票随即暂停交易。核实出事公司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又是一大难题。

即使在出事后耗费巨资聘请特别审计师来澄清事实,投资者常常还是弄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以中国峻煌生化科技(China Sun Bio-chem)为例。时间倒回2009年,该公司委托会计公司毕马威(KPMG)会计师事务所来重新审视账目,在其后,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的审计师纷纷增加了对其现金结存余额的关注。

但就在毕马威的团队开始认真究查此事时,该公司声称,装载公司账目记录的卡车在运输途中,在司机离车用餐之际被盗。

发生在近期的另一案例,中国合成革高科(Sino Techfibre)的投资者也遭遇类似窘境。就在上个月,本应是他们拿到公司年度报告的时候,突然被告知公司无法确定账目,因其销售发票数额出现差异。

更让投资者感到气愤的是,在事发后数天,中国合成革高科终于公布了一份声明称,其位于山东省的厂房失火,导致公司账目和财政数据毁损。

迄今为止,投资者想要获得补偿,也觉无计可施。因蹊跷之事发于中国,我们务必依靠那里的执法机构来针对作祟者采取行动。

中国以外的证券市场监管者对此类事情无能为力,即便这些蹊跷是发生在他们时刻监视的中国上市公司身上。

甚至连强大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称,他们面对难题。

该组织委员之一,刘易斯(Luis Aguilar)被彭博社(Bloomberg)引述,称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于加强证券法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管制力度方面能力有限。

他做该评论的依据是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去年所做的调查,该组织日渐担忧,他们发现一些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在财务账目上造假。

但我期望这种可悲的事态别再继续蔓延下去。

中国已被提升至经济超级大国的地位,想必中国也不希望看到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做出任何违反企业法规的行径,丑化其国际美誉。

中国也要认识到,好的公司治理也是要涉及到积极跟踪和应对这些公司出现的问题,确保做到这一点,也是关系到中国利益的事情。   (译文,Strait Times,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