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新加坡) 近日,马来西亚学者梅德顺博士将耗时五年系统研究与整理地已故学者翁占秋的电子文献成果,捐赠予中国福建省龙岩市,以推动中马两国在文化与学术上的资源共享。
翁占秋(1900-1945),福建龙岩人,是中国近代艺术史上“艺术救国”的典范。1939年抗战烽火中,他携500幅中国画、16万件五彩画集远赴新加坡与马来亚,以“筹赈画展”形式为祖国抗日筹款。短短数月,他筹得百万大圆(约合今马币2-3亿),悉数捐予中国抗战伤病难民,被侨界誉为“爱国爱民抗日画家”。
龙岩市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与马来西亚华人社群有着重要的历史渊源。梅德顺博士认为,将翁占秋的研究成果捐赠给龙岩,不仅有助于加强中马学术合作,也能促进两地文化认同与交流。
此次整理的文献资料包括数字化手稿、研究笔记及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资料,旨在完整保存翁占秋的学术贡献,并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4月1日,在龙岩市档案馆举行的捐赠仪式上,马来西亚华裔学者梅德顺博士向档案馆捐赠其专著《烽火艺情:记爱国爱民抗日画家翁占秋的艺术情怀》及闽西抗日画家翁占秋先生的珍贵文献资料。

龙岩市档案馆副馆长陈丽冰说,这份涵盖翁占秋生前的华人历史及地方文化研究,其学术成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批史料填补了闽西抗战艺术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学界深入挖掘红色艺术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电子文献历经5年研究完成,此次捐献亦获得翁占秋家属授权。所捐献的文献资料内容丰富,涵盖了翁占秋艺术生涯、抗战赈灾事迹以及海外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其中包括学术著作、海外史料、艺术遗作和个人档案。梅德顺博士指出,翁占秋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捐赠仪式后,梅德顺博士以《烽火艺情永相承:笔墨救国爱民,致敬占秋先生》为题作专题讲座,系统阐释翁占秋先生”艺术为民”的爱国精神及其在抗战时期以笔为国、以画传志的文化担当。通过梅博士的生动讲述,翁占秋先生以艺术唤醒民众、以丹青凝聚民族气节的事迹跃然眼前,现场人士纷纷表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和学子更应肩负文化传承使命,以艺术与教育之力厚植青年爱国情怀。
福建龙岩是翁占秋的出生地。翁占秋是和徐悲鸿同时代的艺术大师。梅德顺博士也是中国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教育与健康生活学院副院长,他的研究与捐赠行动受到马来西亚及中国学术界的关注。相关人士认为,这一举措将在民间学术交流发挥积极作用,未来或可促成更多跨国研究项目,特别是在华人移民史、文献数字化等领域。龙岩市相关机构亦回应,将妥善保管并利用这批文献,推动地方文化教育发展。
《烽火艺情永相承:笔墨救国爱民,致敬占秋先生》的出版赞助人是马来西亚华裔企业家骆锦地先生,他不仅大力支持翁占秋的学术研究,而且在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不遗余力。梅德顺博士对翁占秋学术遗产的整理与捐赠,不仅是个人学术精神的延续,也为中马文化交流搭建了新桥梁。未来,两国学界有望在此基础上展开更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