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新加坡)根据《美新自由贸易协定》(USSFTA)规定,新加坡对美国商品不征收关税, 加上新加坡进口的民生用品多数来自邻国如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因此新加坡的一般消费者不会因为美国日前刮起的关税风暴而面对支出飙升。
不过,某些较高端产品因为生产链散布多个国家,比如有些零部件在中国生产,而这次关税战中中国与美国硬碰,造成生产线可能转移出中国,伤筋动骨,价格势必上扬,不免对新加坡造成不利影响。
上星期三(4月2日),在美国宣布的关税单上,新加坡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被施以最低的10% 基准关税,关税于4月5日开始生效。新加坡一向对进口的美国商品不征税,虽然可能会开征消费税,现行税率为 9%。
历来新加坡对美国的进口数额的确大于出口数额,但进口的多是工业与高科技用品, 如电气机械和电子产品、机密工程设备、 药品与化学品、光学与医疗仪器、飞机与汽车及其零部件、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当然还有一些农产品和金融与商业服务。

根据新加坡媒体报道,像美国运动服和鞋类这样的零售商品在新加坡颇受欢迎, 不过在此次关税风暴中可能不受波及,预计价格保持稳定,因为许多美国品牌是在越南和孟加拉等亚洲国家生产。
比如美国运动服饰公司耐克(Nike)截至2024年6月,在越南设有155家供应商工厂,在鞋类生产上占其去年总量约一半,服装则占30%。其竞争对手阿迪达斯(Adidas)2023年鞋类的产量有97%来自亚洲。该公司还将越南列为其主要的鞋类采购国,去年来自该国的采购预计占比为39%,服装则是18%。
不过,高端产品如苹果手机则可能情况不一样。像许多电子产品制造商一样,苹果的供应链贯串多个国家,非常错综复杂,这对其产品价格起着重要影响。
新加坡管理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梅园指出:“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有部分零件涉及美国,情况比较微妙。如果中国或其它国家以报复性关税对美国进行反击,这会导致苹果将生产线迁出这些国家,其全球供应链因而被扰乱,届时新加坡消费者必然会面对更高的价格。”
新加坡人所热衷的苹果主要在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台湾或越南生产。苹果在去年11月公布的一份文件中已指出,国际贸易上的限制,比如增加关税以及对商品、技术或数据等进行管控,可能对其业务和供应链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文件补充说,这些限制措施会增加苹果产品的成本,迫使公司采取各种对策,包括更换供应商、与各方重组业务关系以及改变运营模式,甚至停止向客户提供受影响的产品、服务和第三方应用程序。
此外, 此次关税风暴也可能打击新加坡的就业市场,受关税牵连的雇主或许会裁减职位和工资。华侨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赛琳娜林指出:“雇主可能会更加谨慎,主要因为企业面对关税、报复性措施以及普遍信心滑落,需应对更多的障碍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