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大夫针灸中医药诊所开业 ...

戴大夫针灸中医药诊所开业 把脉中医市场新机遇

19601

(2025.02.16, 新加坡)昨天,戴大夫针灸与中药诊所(DAIDAIFU)正式开业,为新加坡本地中医行业再添新力军。创办人戴佳音医师希望以中医智慧和临床经验,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的针灸理疗及中医诊疗服务。

位于凯联大厦的戴大夫针灸与中药诊所(DAIDAFU Acupuncture &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戴大夫针灸与中药诊所位于凯联大厦(International Plaza),交通便利,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规模不大然设施齐全。诊所的主治医师——戴佳音医师(Tay Jia Yin)已在中医领域深耕多年。她先后在南洋理工大学(NTU)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求学八年,系统学习中西医结合与临床针灸,随后在新加坡莱佛士医院担任高级中医师九年,历经17年的专业训练与实践,“戴大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旨在通过传统医学的精髓结合现代医疗理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戴大夫中医诊所一隅。

新加坡中医市场持续增长 迎接发展新机遇

新加坡是多元文化城市国家,中医行业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日益受到民众的认可。根据新加坡国家开放数据官网,截至2021年年底底,新加坡约有3000名注册中医师以及250名注册针灸师,其中全职服务的中医师以及针灸师分别仅占46%以及34%。截止2024年10月,新加坡有3,400名注册中医师,其中行医的中医师占65%,约2210人。这些中医诊所遍布全岛,涵盖从传统针灸、推拿,到现代中医健康管理的多元化服务。

尽管中医尚未纳入新加坡医疗津贴体系, 但中医仍然是许多新加坡人广泛使用的疗法。根据新加坡2022年的全国人口健康调查,每五名成年的新加坡居民中,就有一人在过去一年内曾到中医诊所寻求治疗。 

中医药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使用天然草药,以及重视通过调整和调理生活习惯来改善健康。这些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城市人的关注,他们注重健康管理,倾向于通过中医调理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

机遇与挑战并存 传统与现代结合是关键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在去年10月的一场中医活动上讲话时,提到了中医的三大方面:教育与培训、预防性保健,以及中医与主流医疗体系的协同效应,反映了新加坡政府当局对本地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思路。

在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本地中医的规范化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中医师的培训、考核、认证和注册等,都已有相对完善的机制,确保所有注册中医师都经过严格训练,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包括理论和临床经验。除了两所私立中医学院,中医学课程也步入大学殿堂,招生标准和培训都已具备大专水平。

此外,新加坡政府已在着手把中医纳入预防性保健体系,适当地利用中医药的专长,与西医配合,为病人提供更加完整的保健护理。政府将在2026年推行中医师认证框架,协助辨认具有更高专业能力水平的中医师,作为扩大健康SG计划的基础。

随着本地中医学水平不断向规范化发展,政府也有信心在针灸已被国际医学界接纳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之适当地纳入新加坡的整个医疗体系,以取得更好的医疗和保健成效。不过,这仍需要长期努力。

健康为企业保驾护航,戴大夫针灸与中医药诊所开幕,吸引了企业总裁和高管的关注。
新加坡知名投资家陈金城(左三)、戴文雪(右三)、戴佳音(右二)、May Tan(右一)
(从左到右)潮州总会会长及义安公司CEO吴乔青、戴佳音医师、戴文雪、CK百货老板洪振群
昇菘集团总裁林福星给予鼓励

弘扬中医文化 守护百姓健康

戴大夫针灸与中药诊所的服务涵盖皮科、妇科、儿科以及疼痛管理和慢性疾病等。三十出头的戴佳音医师,出生在新加坡,她的家庭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其父戴文雪常年保持华文笔耕,且积极投稿,关注企业和市场发展动态。戴医师放弃稳定的大医院工作环境,选择创业,不仅希望在人生重要阶段给自己一个勇于尝试的机会,追逐梦想,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诊所,让更多人认识并体验到中医的疗效,为本地医疗行业贡献一份力量。

悬壶济世是传统老中医的行医理念,但是新一代中医师也在不断成长,他们在保持传统医学特色的同时,也在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让中医在新加坡继续发扬光大,为更多患者提供温暖与健康保障。

本地资深书法家周和顺先生为诊所题赠墨宝:“妙手良医常济事;流芳戴德有佳音。”对联中巧妙融合了“戴佳音”的名字,也鼓励她创业造福社会。
戴佳音医师、戴文雪、宋娓总编辑和Joanne S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