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7,新加坡)根据2021年发布的《东盟发展展望》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东盟十国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在疫情之前和疫情期间都实施了可行的“友岸外包” (friend-shoring)战略,从供应链转移举措中获得了发展动力。
新加坡是全球十大最具创新力经济体之一,也是唯一上榜的东南亚国家。为保持竞争力,政府国会通讯及新闻委员会主席陈佩玲表(Tin Pei Ling)提醒新加坡中小型企业需接受“人工智能(AI)不是契机(Opportunity),而是刚需(Necessity)” 的新观念。
在今天举行的“2025年亚洲人工智能节”上,针对“2025年生成式AI趋势在职场的运用及对中小型企业的意义”,陈佩玲发表了看法。新加坡政府即将在下月18日公布的“2025年财政预算案”,她预告,针对规模相对小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落实人工智能的援助,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运用这项崭新科技。
新加坡中小企业商会会长洪煜 (Ang Yuit)指出,中国+1”为新加坡带来大量外资,但同时也对本地的零售、运输、服务业等行业带来冲击。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及其他商务成本不断提升,出于分散风险的考量,跨国公司把在中国的部分产能迁移至中国周边的第三方国家,避免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而首选的第三方国家往往是东盟成员。这种策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风险投资和科技公司的战略布局中。
虽然“中国+1”(China Plus One)的战略推动让新加坡成为跨国企业的新发展平台,但同时也促使本地市场竞争陷入“打价格战”的红海(Red Ocean)市场。
新加坡市场相对小,洪会长建议本地中小型企业“出海”找机会。“作为中小型企业,微型和小型企业的资源尤其有限。要继续往前的话,中小型企业必须团结一致,然后一起找到更多出路。”
除了与本地企业联手,洪煜认为与外国企业“联手出海”也是战略选择之一。例如,今天在活动现场有来自其他国家的贸易协会、大使馆等,就是要提供多一个交流平台。
立杰律师事务所(Rajah & Tann)合伙人Rajesh Sreenivasan 认为,AI是一项全新领域,在制定法规以前,必须先对它充分了解。Rajesh也提醒人们,别对人工智能的输出照单全收,因为AI引擎存在被操控生成误导性内容的风险。
“如果你是使用AI生成资讯,你必须提前告知或注明;还有透过AI侵犯个人隐私以及侵犯知识产权是触法的。” 英伟达人工智能技术中心全球主管施忠伟(Simon See)指出,每天都有数百篇有关AI新技能的研究报告发表,人们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专研AI技术的施忠伟也在大学执教,他表示,AI的发展让传统的教学法陷入一种困境。“现在学生90%的学习内容是透过视频网站、教学影像等获取,仅有10%学习内容透过讲师。”
施忠伟说,大学生去上学是为了积攒足够的出席率和考试;而研讨课则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而这是必可不少的。
他向现场的数百名中小企业说明,一开始训练AI的成本虽然较高,但它会随着时间急剧下降,并有效地带动生产力。他在总结时,呼吁现场中小企业要勇于冒险,因为越早失败,就能够更早意识到错误,并重新再来。
这场在新加坡新达城会展中心举办的人工智能节,一共吸引了33个单位参展,其中包括新加坡终身学习学院(LLI)、南洋理工学院(NYP)、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等。当天出席的代表还包括资媒局产业转型事业群助理局长梁德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