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建伟教授
(11月14日,新加坡)今年10月26日,新加坡天府会第十一届理事会选举大会成功举行,产生了新一届的领导班子。然而,这次选举大会和往届的不同之处,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项,那就是新老会长的交接和传承。24 年来,杜志强先生作为创会会长,为天府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禅精竭虑、呕心沥血,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担任天府会会长24年之久的创会会长杜志强明确表示,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团,应该做到新陈代谢、吐故纳新,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遵从这个规律。他说,他应该退下来,把这个接力棒交到年轻一代的领导手中。
执行会长胡军辉 PBM,具有经营企业的经验,也熟悉基层组织和社团事务;有能力,有热忱,有奉献精神,深得天府会同仁的认同和支持。我们相信,天府会在胡会长的领导下,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谱新的篇章!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领导层的交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看到,有些社团的交接非常不顺利,竟然惊动到警方的介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面对这些负面教材,我们应该高度警惕,引以为戒。创业难,守成更难,将要接班的新会长,担子更重。
天府会很荣幸,成为新中两国建交之后成立的第一个新移民社团。明年,新加坡共和国将庆祝建国60周年,天府会也将庆祝自己的25周年,与国家同庆,这是我们更大的荣幸!
新移民的融入是一件大事,他们在这个新家园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在新环境的生活和工作是否顺利,对新加坡引进外来人才和填补人口数量这两大基本国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什么是移民?那就是到别人的地盘上讨生活。这是一个从原乡到新土的文化苦旅,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有很多不为外人知的艰辛。身为新移民,我们要懂得为客之道,要低调、谦卑、入乡随俗。我们知道,要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就要对新环境的文化差异保持敏感性,积极适应这些差异;我们知道,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融入。
同时,新移民毕竟与原生国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甚至切不断部分的身份认同,这是人之常情。那么,新移民来到新加坡,仅仅是把这里当做暂时的居住地谋生和赚钱?还是落地生根,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新家园,热爱它、建设它?所以,如何建立对新加坡的效忠意识和情感,自然成为一种挑战。因此,新移民须要尽快地入乡随俗,培养对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感情和认同。
经过多年的成长,天府会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和那些历史悠久的老社团相比,天府会仍然是一个新社团、小社团。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告诫自己,新社团不要赋予自己太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济世情怀,不要好高骛远、好大喜功,不要和那些实力雄厚、有百年基础的老社团相比,不要指望一夜之间就能够达到老社团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魏征曾劝谏唐太宗:“要得到一件东西很难,要失去它却是很容易;天下最难得到的是人心,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人心”。在我们新移民社团的成长中,也应该从这句话中获得启示。
严格来说,25年来,天府会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融入”。天府会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成员们在这里交流和分享自己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学习、培养子女、以及鼓励孩子当兵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让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让先来的人帮助后来的人;让大家正确地面对新环境的考验和磨难;让大家明白:“此心安处是吾乡”,以平和、务实的心态把新加坡当成自己的新家园,落地生根。
新加坡开放包容,这些年来,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里的人民,欢迎和接纳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发展事业的平台,我们对新加坡心存感激!新移民在新加坡的生存和发展,有一个好榜样,这就是新加坡。新加坡一个小国,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是何等的不容易。新加坡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新加坡政府的良政善治,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它的廉洁和诚信,它的简单和公平,使我们深受感动。
这些年来,我们在新加坡也关注着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实际上,我们是中国改革开放这场大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扮演好新中两国经济交流、文化交往和民间友好的桥梁角色。
25 年的时间并不长,也不算短,天府会为这 25 年感到自豪。我们感谢大家爱护和支持天府会,感谢历届领导班子的付出和贡献,感谢多年来默默无闻埋头做事的同事们。我们希望:大家在天府会能够感觉到心情舒畅,感觉到公平、简单,感觉到这是一个值得自己加入并留下来的好社团;希望大家记得当初加入天府会时的满腔热忱和那一份情怀,珍惜天府会今天的成就,维护天府会的荣誉,让天府会在正确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作者是天府会创会秘书长/执行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