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估值更高 新加坡公司考...

马国估值更高 新加坡公司考虑“越堤”上市

17541

(11月21日,新加坡)马来西亚股市近年表现抢眼,多个领域的估值显著高于新加坡,加之简化审批流程等利好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新加坡企业探讨在马国上市的可能性。今年,马来西亚首次公开售股(IPO)数量创下18年来的新高,预计全年将达42宗以上。

根据中国银河证券(CGS International)分析师唐文忠的研究,马来西亚科技领域在2025年和2026年的预期平均本益比(P/E)分别比新加坡高出56%和70%。虽然新加坡科技股的三年每股盈利年复合增长率为42%,明显高于马国的24%,然而,市场依然对马来西亚科技股表现出浓厚兴趣。这种估值差异已吸引新加坡多家企业考虑在马国进行第二上市。

由于估值更高,造成新加坡企业选择到马国上市,图为吉隆坡证券交易所

以凯利板上市公司杰纬特科技(Grand Venture Technology)为例,该公司今年9月宣布计划在马来西亚交易所主板第二上市,也是希望提升公司估值并支持未来的发展。

同样,另一家新加坡半导体公司UMS Integration也于今年7月表示,将马来西亚第二上市作为释放股东价值和推动增长的重要策略,其最近发布的第三季业务报告表示已经在着手准备上市事宜。

这种“越堤”上市的潮流也不局限于科技领域。新加坡建筑材料企业和手套公司的估值也明显低于马来西亚同行,数据显示,BRC亚洲、丰隆亚洲和泛联集团等建筑材料公司的估值比马国同类企业低40%至49%。此外,新加坡手套公司立合斯顿控股(Riverstone Holdings)过去10年的本益比和市账率也分别比马国同行低60%和20%。

唐文忠表示,新加坡本地股市估值偏低,可能是缺乏买入需求,没有强劲的本地机构投资者需求,散户参与度逐渐下降。马来西亚市场的资本热情为企业提供了更高的溢价,也为吸引新加坡企业越堤上市提供了契机。新加坡典当公司方圆集团(ValueMax Group)的联号公司大元集团(Well Chip Group)也已于今年7月在马来西亚上市。

今年以来,马来西亚IPO市场表现尤为亮眼。截至10月,马来西亚已完成46宗IPO,创下18年来新高,并筹集了15.4亿美元(约20.7亿新元)资金。德勤数据显示,今年首九个月,马来西亚IPO市场的募资额已达到14亿美元(约18.5亿新元),远超去年全年的8亿美元(约10.7亿新元)。这一部分得益于马来西亚交易所大幅缩短了IPO审批时间,将流程从12个月缩短至3个月,显著提升了上市吸引力。

马来西亚交易所总裁乌玛表示,今年的IPO数量预计将达到42宗以上,明年有望再创新高,达到50宗。他指出,强劲的经济表现和投资者信心的增强是推动IPO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马来西亚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通过吸引高潜力企业合作及为年轻投资者引入新型交易途径,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活跃度。

与马来西亚市场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新加坡IPO市场表现低迷。今年截至10月,新加坡仅完成四宗IPO,筹资约3400万美元(约4565.5万新元),与去年基本持平,这些IPO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和工业产品领域。分析人士认为,新加坡IPO市场的低迷,主要受高利率、地缘政治紧张以及投资者信心不足的影响。此外,新加坡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缺乏增长故事、未能积极与投资者互动等问题,导致市场估值较低,吸引力不足。

尽管如此,新加坡也在努力应对挑战,尝试吸引更多企业选择本地上市。德勤新加坡交易会计服务合伙人黄铭泉指出,消费行业公司近期对回归新加坡凯利板上市表现出兴趣,这或许是由于新加坡市场的估值逐步回升。例如,最近上市的嘉德娱乐(Goodwill Entertainment)市盈率约为25倍,FIH集团(Food Innovators Holdings)市盈率约为17倍。

针对如何提升新加坡股市的吸引力,唐文忠建议,新加坡或可借鉴马来西亚的成功经验。例如,缩短IPO审核时间,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公司提供税收减免,或者引入小数股交易机制,以吸引年轻投资者的参与。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近年来积极推出针对年轻投资者的创新交易方式,例如通过数码平台支持小额投资,这种模式在提升市场活跃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吸引新一代投资者参与。

在这个关键时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成立了工作小组,致力于改善IPO生态系统,并简化上市流程。此外,凭借成熟的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框架,新加坡仍是亚洲房地产信托基金的首选上市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