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新加坡)新加坡保险公司英康保险(Income Insurance)与德国保险公司安联(Allianz)之间的收购交易近日引发了广泛关注。拟议交易受阻后,国会议员担心政府干预企业交易可能会影响新加坡的商业友好声誉。
议会两党近20名议员就《保险(修正案)法案》展开发言,辩论持续近4个小时。多位议员在国会中表示,政府对这一跨国收购案的审查不仅可能影响该项交易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削弱新加坡作为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的声誉,进而对未来的外商投资造成不利影响。
安联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而英康则是新加坡知名的保险提供商。此次收购案的初衷是整合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并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险服务。然而,在交易过程中,新加坡当局对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展开了严格审查,包括市场竞争、消费者权益及整体行业利益等。尽管政府的出发点是保障新加坡国内市场的公平性,仍引发了不少质疑。
在国会的讨论中,多名议员提出了对这项交易受阻的担忧。“我们如何确保我们的监管环境保持可预测性并欢迎外国投资?” 人民行动党杨厝港选区议员叶鸿荣问道。
他指出新加坡作为一个亲商国家而享有盛誉,并质疑“自由裁量权”是否会被视为一种障碍,使全球保险公司不愿在这里投资。政府对这类跨国并购的审查,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向外界传递出新加坡对外资过于保守的信号。如果此次安联的交易受阻,可能会让其他潜在投资者对新加坡的市场吸引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新加坡在全球投资者眼中的地位。
议员们还特别提到,新加坡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吸引更多的外资,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外商投资对本地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以安联为代表的国际公司看中新加坡的金融稳定性和监管透明度,因此将其作为亚太地区发展的重要支点。如果收购失败,外界可能会重新评估新加坡在外资眼中的友好度,进而影响到未来外资进入的意愿。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重要话题是新加坡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新布局的挑战,而新加坡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一直被视为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重要物流和金融枢纽。多名议员认为,如果此次收购案失败,外商投资者可能会对新加坡的长期吸引力产生质疑,从而选择其他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例如香港、上海或东京。
针对这些质疑,政府则强调其监管措施的必要性。财政部第二部长徐芳达(Second Minister for Finance Chee Hong Tat) 表示,新加坡仍然致力于成为一个“开放、基于规则和亲企业的商业中心”。他补充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监管方法是咨询性的,主要是为行业参与者提供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尽管政府的立场明确,但市场的反应则不尽相同。一些业内人士对政府的审查力度表示理解,认为此举可以在保护消费者和行业利益的同时,避免市场的过度集中化。但也有观点认为,全球金融和保险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期,特别是在数字化和创新驱动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整合与并购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果新加坡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过度的审慎,可能会错失与国际大公司合作的机会,进而影响到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国大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教授认为,政府出手阻止英康交易,属于孤立事件,不会影响新加坡开放和亲商的投资形象。肯尼狄理德律师事务所(Kennedys Law)合伙人李德龙也相信,安联或其他外企会了解政府立场和原因,不会因此而决定不在新加坡进行投资。
未来,如何在吸引外资和保护本地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新加坡政府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此次安联与英康的收购案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交易,更是一场关于新加坡如何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考验。国会中的讨论显示,各方对于新加坡未来的经济发展路径有着不同的看法,而这场辩论的结果将对未来类似交易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安联与英康的交易走向尚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交易是否最终达成,其背后折射出的外资管理政策和新加坡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问题,都值得各界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