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货币贬值 亚洲央行...

油价上涨货币贬值 亚洲央行维持紧缩政策应对经济压力

17763

(6月21日,新加坡)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亚洲地区正面临一系列新的经济挑战。昨天,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货币政策展望》白皮书显示,亚洲央行在当前油价上涨和货币贬值的双重压力下,选择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此平衡总体风险。

自6月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现已突破了每桶80美元的大关,而报告还预计今年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将达到每桶87.5美元。对于亚洲这样一个石油净进口地区而言,油价的上涨无疑将推高通货膨胀率,给各国的经济带来不小的压力。同时,油价上涨的外部压力也通过影响各国内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对亚洲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CPI中燃料权重较高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它们受到高油价的冲击更为严重。

另一方面,货币贬值对通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通常,货币每贬值1%,通胀率就会在未来几个季度增加约0.05到0.1个百分点。而对于新加坡、香港、韩国这样的较为开放,且依赖进口的经济体,货币贬值对于通胀率的影响还会更为明显。当前,在美元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汇率的传导效应将更加明显。其次,随着投资者开始降低对美国联邦储备局降息的预期,致使亚洲货币面临更大的资本外流压力问题。对美国放宽货币政策的预期低迷,也扩大了亚洲经济体与美国之间的利差。

亚洲央行维持紧缩政策应对经济压力

实际上,是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亚洲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时都更加谨慎权衡。与疫情前相比,几乎所有亚细安成员国的GDP增长都出现了显著的放缓。例如,新加坡、越南、菲律宾过去两季的经济增长比2015年到2019年的平均水平低了近一个百分点,而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增长下降幅度更是超过了一个百分点。然而,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亚洲的消费增长仍然预计将超过世界大部分地区,全球电子产品周期性的好转预计将拉动出口增长,为亚洲经济的复苏注入动力。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随着亚洲央行推迟转向货币宽松政策的时间,各地内部需求的前景会变得较为不乐观。今年下半年,投资和消费的反弹预计将更为温和。在当前较高的通胀环境下,亚洲央行应对外部压力的空间有限。包括新加坡、韩国、日本在内的亚洲发达经济体的六个月平均通胀率均高于其通胀目标,而中国和泰国则正面临通缩的风险。

尽管如此,经济学人智库预计亚洲多地将从今年底开始放宽货币政策。但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滞后性,紧缩政策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持续数月。因此,亚洲央行在制定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外部压力的大小、对内部经济的传导程度,以平衡总体风险。

与此同时,世界黄金协会星期二(6月18日)发布的年度央行黄金储备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央行预计未来一年将增加自身黄金储备,这一比例是自2018年调查发起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在当前全球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央行正寻求通过增加黄金储备来降低风险,为可能的经济波动做好准备。黄金的长期价值、危机期间的表现,以及作为投资组合多样化工具的有效性,是央行持有黄金的三大主要理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亚洲央行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它们需要在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通胀风险,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亚洲各国央行政策制定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整个地区经济韧性的考验。在未来,亚洲各国需要继续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以确保经济的稳定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