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月30日)新加坡食品局预计于今年设立昆虫食品监管框架,并表示当局仍在最后确定实施细节,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监管框架。
当局将与食品经营商密切合作,确保他们的昆虫和昆虫制品在新加坡销售之前,能够满足监管要求。
2022年,新加坡食品局已针对昆虫及昆虫制成品的监管问题,进行了公众咨询,并正在采纳各种反馈意见,以确定在新加坡进口、加工和养殖昆虫作为食品的必要条件。
当局表示,获准进口至本地的可食用昆虫,必须符合一系列食品安全规定,包括提交相关文件证明昆虫及制品是在受管制场所饲养或制造、已充分杀菌、须以卫生的方式处理和包装,和不含污染物等。
业者若使用昆虫作为食材,也必须在包装上清楚标明,以便让消费者知道他们所购买的食品含有昆虫。当局参考了欧盟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泰国等国家的做法,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评估,所得出的结果是,已有食用记录的昆虫种类可当作食物来食用。
因此,新加坡只会允许这类昆虫种类作为食物在本地售卖,不在清单上的昆虫种类则需作为新型食品,另行评估。去年,蟋蟀、蚕蛹、蚱蜢等16种昆虫获新加坡食品局批准,可进口并作为食物售卖。
针对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动供人类消费及食用的昆虫商业化养殖,并获得可观的商业利益,当局指出,政府正密切关注发展趋势。
南洋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项目主任,陈维宁教授建议,除了一般都会顾忌的食品安全考量外,昆虫食品的监管框架还应从养殖场到餐桌,兼顾上下游。他说:“对于本地的昆虫养殖者来说,还应该考虑昆虫饲料的适当来源,以确保最终的食品不仅安全,而且营养丰富。”
陈维宁表示,昆虫食品对本地消费者来说,还是新鲜事物。陈维宁也是新加坡未来食品安全中心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