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应付滞胀,抑制通胀,...

新加坡应付滞胀,抑制通胀,哪个为先?

32387

(3月29日,新加坡)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冲突已持续近一个月,这将可能加剧停滞性通货膨胀的风险,有专家学者认为,新加坡现阶段无须过分担心滞胀风险,应将重心放在减缓全球通膨压力(inflation)。

俄乌冲突促使能源和食品价格大涨,这给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市场情绪愈发紧张,全球经济可能陷入 停滞性通胀 (stagflation)。 停滞性通胀是指经济增长放缓,伴随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指数双双上扬。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叶秀亮表示 ,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冲突之前,他不认为会出现滞胀风险,但他仍在密切关注全球局势走向以及产生的影响。其中一个关键指标是国际原油价格。他提醒,美国在1970年代发生的两次滞胀,国际油价分别都涨了大约三至四倍。

俄乌冲突前,布伦特油价(Brent)平均每桶60美元至90美元。冲突爆发之后,油价一度冲破130(约177新元)美元,目前回落到120美元(约163新元)左右。叶秀亮认为,只要油价维持在150美元以下,全球石油供应吃紧的情况会有所缓解。

星展集团经济师谢光威认为,不要将经济恢复与通胀压力与滞胀混为一谈。他强调,去年的强劲增长是因为新加坡经济在2020年陷入了衰退,形成较低的比较基础;与2021年相比,今年的经济增长无疑将放缓。

谢光威预测,今年新加坡经济将增长3.5%。他也认同抑制通胀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但强调应避免过度收紧货币政策,以免造成经济衰退。

巴克莱银行高级经济师陈光陞表示,预计今年新加坡不会出现滞胀危机,但风险仍然存在。如果俄乌冲突出现更严重的升级,对欧洲经济造成破坏,仍会对新加坡产生重大影响。

陈光陞认为,应付滞胀或抑制通胀,两者并不对立。如果政府能够抑制通胀压力,将减少高物价对经济的伤害。就新加坡而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以汇率为基础的货币政策特别适合应对输入型通胀,为政府在必要时使用财政政策支撑经济,预留空间。

新加坡曾在1974年面临滞胀风险。1973年底,全球第一次爆发石油危机,新加坡出现严重输入型通胀,整体通胀率在1974年上半年达到近30%,当时全球经济也开始放缓。

从投资市场来看,华侨银行投资策略执行董事华素梅农(Vasu Menon)认为,除非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急剧放缓到3%以下,通胀压力继续上行,否则不会发生滞胀危机。他指出,在后疫情经济走强的推动下,市场有充足的流动资金。

目前新加坡各方面开放管制,经济增长前景乐观,股票市场的中期形势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