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被称为新加披“咖啡店大王”的金山岭集团老板洪鼎良在中央医院病逝。5月5日出殡时,灵车在他倾注一生心血的碧山咖啡店前缓缓经过,他的员工、朋友、老伙计站在“金山岭”咖啡店招牌两侧,在雨中送他走完最后一程。
《时代财智》曾于2006年采访过洪先生,留下许多珍贵照片与珍藏往事。一晃15年过去,令人感慨良多。愿洪先生一路走好!
据《时代财智》宋娓总编辑回忆与洪先生采访轶事:
“打了几次电话到金山岭,都是洪鼎良的儿子接的电话,背后还听得到嘈杂的顾客说话,点叫食物声,有几次,他甚至忙得说不上话。这是咖啡店的电话,难道洪鼎良的公子需要亲自站咖啡台吗?我似乎有些不能相信。洪鼎良告诉我,儿要学会泡咖啡,学会和摊主相处,这是基本功,而且起码要5年。
在采访后期,我们请洪先生拍照。他那天穿得也是很简朴,我们甚至看到他佩戴的那根皮带已经有些脱线。他儿子后来告诉我们,他老爸今天穿得已经“很美了”。我毋庸再多解释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可是从洪鼎良这里,我看到了他如何雕琢“金山岭”三个宇,如何言传身教做一个严格有素的父亲,和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勤俭品德。”
2006年,《时代财智》采编团队采访了洪鼎良先生,以《洪鼎良:精雕细琢金山岭》一文报道了他精雕细琢的咖啡店铺的故事。
据总编辑宋娓回忆,在接受采访之前,洪先生刚刚忙完咖啡店的工作,衣着简朴,汗流浃背,皮鞋上的油渍都来不及擦,好像才从厨房里冲过来。摄影师张智华现场指挥,临时用上他的领带和外套,摄影棚里,洪鼎良手拿放大镜欣赏玉石,这和投入心思打造他的金山岭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此,让我们一同追忆新加坡“咖啡店大王”的创业故事。
时间回到1962年,年仅13岁的洪鼎良还在叔叔伯伯在文达街的咖啡店帮忙,每日都忙于炒咖啡、捧咖啡,煮饭给头手吃,洗痰盂,日复一日,只有大年初一才有得休息。除了身体上的疲惫,有时还要承担精神上的羞辱,有一次洪鼎良给别人捧咖啡时就被当堂嘲讽“做咖啡店有如乞丐,永远没有出头日”。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长大后的洪鼎良用事实给当年嘲笑他的人狠狠一记重锤。当时那个青涩“咖啡仔”的生意后来壮大至全岛拥有超过30家咖啡店,资产以亿计,创立的金山岭集团更是在新加披的美食集团中独树一帜。
除了努力经营自己的集团业务,洪鼎良的社会影响力更是通过他一手创建的老板联谊会、一系列的商业讲座、出版的《老板出招》系列和英译本、《千山万水寻金山》和《老板保健书》等逐渐扩大,甚至获得了精深技能发展局在2019年颁发的个人终生奖。
《咖啡仔到咖啡店大王——洪鼎良经商真功夫》是他自写的书名,也是对他这一生最适合的概括,在这样传奇的成功人生的背后,我们又能学到些什么呢?
想做就做的勇气
1991年洪鼎良决心创业,从父亲那里得到了资金支持的他决心以352万元标下碧山地铁站附近一家仅有10个摊位的咖啡店,创造新加披第一个“百万咖啡店”。巨大的金额以及独到的眼光让当时所有人都对这个初出牛犊的年轻人另眼相看,也是因为这样的举动在当时轰动一时,洪鼎良的“咖啡店大王”称号因此而来。
兼备创新与诚心
洪鼎良一直致力于改进咖啡店的经营方式,在咖啡店外设计啤酒花园的概念就是首先由他提出并实现的,除此之外他还首创了由老板出钱给摊主刊登广告的宣传方法。
他根据自己从台湾学到的摊位布置努力把摊位设计的变得更加的吸引人,把每一个摊位都变成一家商店,不同的食物档口搭配不一样的灯光,店内的柱子用墙纸进行美化,让每位顾客踏进去的感觉就像是踏进了一个购物中心。虽然注重创新,洪鼎良也从未丢失最重要的食品质量:“最终还是摊位的食物,跑台的服务最重要。现在饮食业很竞争,要创新,否则会被淘汰。”
坚持终身学习
五岁从中国福州新加坡寻找父亲洪茂行的洪鼎良九岁才入学,在十七岁那年就认识到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毅然决然停学工作。但他的读书生涯到这里就停止了吗?当然没有。在洪鼎良成功当上老板之后,他就意识了自己知识储备上的不足,从1984年开始便在新加坡管理大学修读短期证书班,学习商务管理,获得文凭,在这之后继续前往美国、澳洲、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进修,并参加美国乔治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的短期课程,学习商业管理、人力资源、成功学、连锁店运营和成功几率学等课程。
最后这位中二辍学的老板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考获超过上百张文凭证书。
无私分享,回馈社会
洪鼎良儿子洪启强曾说“他一生最重视的三件事就是,家庭、金山岭生意和奉献于社团、中小企业界。” 洪鼎良在1996年创办了老板联谊会,每个月主办免费的华语心得交流会,为本地中小企业家提供宝贵的商业信息,同时他还是新加坡全国商联总会主办的邻里企业之星奖的幕后推手之一。除了商业方面,洪鼎良也是个很有善心的人,不时都会捐款给民众俱乐部。
从讲座到慈善,洪鼎良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
而现在这个一辈子忙碌的人终于可以停下脚步,在天堂安享,只希望后来者可以一步一步踩在他走过的脚印里,将他本想走到尽头的路走完,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