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效率与责任,数字银行背...

兼顾效率与责任,数字银行背后的“绿色”逻辑

86459

(2020年12月7日,新加坡)12月4日傍晚,新加坡金管局(MAS)公布今年数字银行牌照成功申请者名单。在21位竞争者的激烈角逐中,共有4家公司和财团获得了数字银行牌照。而这背后除了金融和科技组合在一起所能创造的协同效应外,也蕴含着新加坡政府有关于“绿色金融“的布局。

数字银行为何物?

与传统银行的数字化不同的是,传统银行的核心是在实体业务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为银行创造新的价值。而数字银行则是以数字网络为核心,以数字逻辑整合业务,从货币的交易处理中心,蜕变为数据资源的保险箱和客户服务中心。

因此,数字银行有传统银行没有的“聪明”。不仅全部的业务功能几乎在线办理,并且将与社交数字媒体融合,将业务融入客户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智能洞见客户的金融需求。

未来的银行业务也许只是手指的点击之间,图源:谷歌

此次颁发牌照,既是对传统银行所发起的挑战,促使传统的星展银行(DBS)、大华银行(UOB)和华侨银行(OCBC)提供更多的数字化服务,也给了金融科技企业一个加入战局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也表明了新加坡政府对于未来银行业发展的一个态度,数字化已经成为未来银行业发展的一个大势。

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段锦泉对此表示,新加坡本身就不是一个大市场,金融普惠程度也很高。因此,四家数字银行的进入,自然会让新加坡进入一个过渡阶段,确切地说是 “过渡银行化”的阶段。

数字银行背后的“绿色”逻辑

而回过头看看拥有牌照的“四大家”,便不难发现新加坡的布局远远不是“金融科技”这一对组合这么简单,背后也蕴含着布局“绿色金融“的潜在逻辑。

在提交数字银行申请的21家公司和财团中,不乏雷蛇(Razer)这样的本地游戏设备巨头,也有联合地产、保险和运输交通多家之势组成的Beyond 财团,这场较量也一度在新闻媒体中被称为“神仙打架”。

从结果上看,独角兽企业Grab和新加坡电信公司(SingTel)强强联手拿下了牌照是意料之中,集游戏、电商、数字支付业务于一体的互联网公司冬海集团(SEA Group)在旗下数字金融服务业务SeaMoney的加持下也一击即中。而在暂缓上市阴霾笼罩下和以监管问题掀起市场讨论的蚂蚁集团(Ant Group)也在此次争夺中拿下东南亚版图的关键“通行证”。

最让人意外的则是以绿地金融为首,香港联易融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协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组成的财团。如果说前三张牌照都能直观地和“数字银行”联想在一起,那以绿地金融为首的这一财团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绿地金融是房地产开发集团绿地集团的战略性金融投资平台,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批加入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项目(UN-Supported PRI)的机构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绿色金融始终将“环境、社会、治理”(ESG)的理念贯彻在企业项目实践的方方面面。

例如绿地金融在疫情期间所推出的“抗疫贷” 便是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公职人员和中小微企业主提供免抵押、低费率的信用类贷款。与此同时,绿地金融也正在业务积分的 “碳补偿”计划,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企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减轻业务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见得,绿色金融为首的财团之所以可以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除了在金融科技领域扎实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熟的业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站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视角去推进业务。

而这恰恰和新加坡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布局是吻合的。10月13日新加坡金管局(MAS)宣布将和9个创始合作伙伴建立新加坡绿色金融中心(SGFC)为绿色金融人才铺设管道;在在金融产品上,第一个本地货币可持续存款产品也已经由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推出。

由于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手续减少,数字银行在概念上已经是向“绿色”靠拢的重要一步,而通过将可再生能源、碳足迹等可持续发展议题和金融产品的结合,数字银行将成为新加坡“绿色金融”布局的重要一环。

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产业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对金融机构和企业所提出的要求不仅仅只局限在更快更高的服务效率上,更多的是该如何将技术、金融服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在实现效益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