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2020: 疫情、边...

印度的2020: 疫情、边境和贸易三重夹击下的困境

11971

(2020年11月18日,新加坡)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议的签订、新冠病例数量达到世界第二、和中国军方在边界对峙长达七个月,“印度”成为了世界新闻头条的常客,而在内外的三重夹击下的印度又是怎样的呢?

疫情重创下的印度

疫情肆虐的美国拥有大选的加持始终占据着人们视线里的第一位,却鲜少有人关注印度至今已887万的新冠病例和已经因此消亡的13.1万条生命。和世界病例总数5530万相比,印度已经成为新冠病例世界排名第二的国家,正迅速逼近目前拥有世界最多的美国。

印度宣布封城时引发的返乡大潮,图源:BBC

这并不是一个值得为人称道的名次。印度作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官方人口数据为13.5亿人次,仅次于中国的14亿,新冠疫情正在向贫民窟和乡村扩散。许多人认为印度政府是想为而不知该如何为,一边急于复产复工和恢复国内国际旅行,一边却也希望这着疫情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但印度的种种措施却正在显示,在抗疫这件事上,政府当局的态度并没有那么摇摆不定。进入9月份,印度政府宣布开始其第4阶段的疫情解封政策,进一步放开各方面的限制措施。印度的工作场所、公共交通、餐馆、健身房都在重新开放,而国内航班已早在5月份便已重启,印度政府试图实施这些措施来修复已经被严重创伤而衰退的经济。

但随之而来的,是9月份起每天大约8万到9万多例病例和每天大约1千例死亡。并且在病例出现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印度接连发生多起恶性强奸案,挑起了民众的愤怒情绪,激化了社会矛盾。

对于印度来说,疫情所带来的考验是对其国家公共卫生和经济,甚至于是对社会结构的重大挑战。而现在,这个情况想要得以缓解,印度政府也暂且只能寄希望于疫苗的接种了。

边境冲突下的印度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总长近2000公里,其中有1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存在领土纠纷。5月5日,在位于拉达克地区的海拔四千多米的班公错湖(Pangong Tso lake),中国和印度军方人员相互投掷石块、木棒、铁棍等,造成了双方人员受伤。并在随后的6月16日,中国和印度在拉达克的巴勒万河谷西段发生士兵肢体冲突,造成数十人伤亡,印方称至少有20名士兵因此死亡。

疆域的冲突在历史上并非罕事,但是中印边界地区发生严重军事对峙七个月却是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以来的最长时间的一次。尽管冲突不断升温,印度和中国双方均不断推进会谈以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印度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11月6日的中印第八轮军长级对话期间,双方就拟议中的脱离接触计划”展开讨论并确定了其方式、顺序以及共同核查程序。这说明,中国和印度目前已经就从班公错撤军达成基本共识。并且随着天气情况的愈加恶劣,双方撤军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加大。

如果这仅仅只是一次意料之外的疆域之争,便不会让印度屡屡在中国媒体和世界媒体中刷足了“存在感”。实际上,这场对峙的背后,很可能还涉及着美国势力的介入,和台海问题的交相呼应,甚至是印度关于“西藏版图”的野心。尽管背后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场风波的消停不管是对于中印双方,抑或区域的稳定都有所助益。

贸易保护下的印度

在这个全球最大的贸易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签订之时,印度作为曾经的参与国在最后关头选择了退出。对此,印度总理的莫迪表示,“”当我评估RCEP时,我必须尊重所有印度人的利益,但我没有得到一个积极的答案。”

对于签订这个协议的其他国家来说,印度的加入该使得协议覆盖一半的世界人口以及全球GDP的30%,这个体量无疑是巨大的。印度拥有极具潜力的市场,但是受制于国情和文化,国外产品和企业往往无从下手,寻找不到市场的突破口。因此,如若印度对协议持有一个开放的态度,那么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但这也恰恰是印度政府最大的顾虑所在。RECP的签订意味着将印度国内的企业和伙伴国的企业摆在一起“较量”,如若国内企业无法应对进口狂潮,协议便会将社会矛盾和经济问题两座大山压在印度政府的身上。

尤其是本国的工业、钢铁和农业企业,大多为家族经营控制,在长期的产业发展进程中一直有赖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倾斜。如果将这些产业开放与先进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工业大国竞争,其情形无异于小巫见大巫。

因此,印度选择在最后关头退出在短期看来合乎情理,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也只是一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掩耳盗铃之计。被排除在地区供应机制之外,而本国的产业链结构又没有进行升级完善,印度最后也许不是被所谓的“贸易不平衡”打倒,而将是被自己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