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全岛的家庭诊所可谓是新加坡的一大都市景观,但不同诊所每天的访客量却大相径庭,有些门庭若市,有些则冷冷清清。这番在常人眼中十分普通的场景,却被从医33年的康威医疗(Healthway Medical)首席执行官许进棋医生(Dr. Khor Chni Kee)视为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
“显然,那些排长队的诊所提供的服务更胜一筹,但我们希望让患者的等候时间降至最低,同时又能获得体贴的服务和对症治疗方案,”许医生告诉记者要想提升新加坡的医疗服务质量就必须准确了解患者的需求并调整服务模式。
1986年,许进棋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医学院毕业后一心想为提升新加坡的大众医疗水平做出贡献。那时的新加坡人口只有现在的一半,经济却已在高速发展的跑道上,建屋局(HDB)在全岛各地兴建的组屋区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跨国公司也纷纷来岛国办厂…… 然而,许医生发现,当时的医疗设施还无法完全满足新加坡人的需求,尤其是如何让繁忙的上班族在下班后能在家门口找到就医点。
经过认真调研,许医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为新加坡人提供便利、可靠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Primary Care)。四年之后的1990年,经过一番细心筹划,许医生终于和合作伙伴一起创立了以提升新加坡初级医疗保健服务为宗旨的本地连锁医疗服务机构康威医疗。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新加坡的人口和经济有了巨大的变化,但不变的是初级医疗保健在新加坡医疗体制内的重要地位。2017年,新加坡卫生部(MOH)将其工作重点从医院转移到初级保健上,旨在改善新加坡疾病预防能力,让新加坡人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今年4月, 国立健保集团(National Health Care Group)的一项调查显示,约两成的本地病人正在使用集团84%的医疗资源,他们当中约六至八成身体衰弱,或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因经常进出医院,所以耗用了大量医疗人力和设施成本。
要解决健保所反映的问题,在许医生看来,仍然需要依靠更高质量的“新加坡式”初级医疗保健服务。目前,康威医疗集团及其名下的Silver Cross品牌在新加坡全岛,共拥有100多间全科医生(GP)、牙科、妇幼保健诊所,重点提供一般医疗咨询、慢性疾病治疗、身体检查和预防医学服务。除了诊所的数量,许医生更看重诊所的服务质量。
“病人去诊所就医最想获得的是体贴、高效、以及经济可以承受的医疗服务,而我们就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许医生表示,今年,康威不仅要改建岛内所有的诊所为病患提供一个更温馨的就医环境,更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有效缩短病患的等候时间,甚至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康威三十多年的医疗经验显示,不少本地患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的后续治疗有时无需到诊所就医,医生只要通过电话了解其身体情况就可以给出下一步治疗方案。例如,对于一些慢性高血压患者,初次就诊后,他们只需要按照医生要求按时吃药,一段时间后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方式向医生或者护士反馈血压读数和个人感受即可。根据患者反馈,医生将判断是否有必要让患者来诊复诊,这样既可减少患者“登门求医”的次数,又可缩短诊所病人的等候时间。
“这虽然是个两全其美的举措,但无疑对我们的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远程诊断需要更多的实际经验,”许医生表示康威将通过系统化的内部培训机制让员工提升各自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他解释道,康威虽然以全科医生为主,但也有一只来自各科目的专家门诊队伍,他们在各个科目内的细分领域各有所长,堪称“专家中的专家” (sub-specialist)。
例如,康威的妇女儿科诊所 (SBCC)拥有一批儿科专家,而这些专家又各有所长:有些擅长儿科的神经科,有些擅长消化科,有些还可以从事儿童心理和言语纠正。这些细分领域的专家不仅能为病患排忧解难,还定期与康威其他医护人员分享医疗技术,提升整体医疗水平,这是许多大规模医院所不具备的 “内部培训优势”。
再宏伟的蓝图也离不开资金支持。2017年,作为印尼最大和最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之一的力宝集团(Lippo Group)收购了康威医疗集团的股份。许医生表示集团十分重视凭借“康威之道”在新加坡打造新一代医疗服务机构的计划,他也因此对实现自己大学时代的医疗梦想而更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