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国时代”

“美中国时代”

4732

历史上,在欧洲英法德俄土之间;在东北亚中日俄之间,在太平洋的美日之间都是通过热战来决定霸权地位,美苏之间是通过冷战,唯一一次霸权和平转移发生在美英之间,两个“兄弟”国家。目前中国崛起挑战美国的霸权,但两国经济又高度相互依存,无论是称之为“Americhina”(美中国)还是“Chinamerica”(中美国)。出席“慧眼中国环球论坛”的学者认为,目前的中美竞争本质上是“争夺全球规则制定主导权”的竞争,热战和冷战可能性都很低。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完全异质化的大国,从种族血缘、国家制度到文化心理都非常迥异。同时这两个国家又是人类有史以来综合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都拥有巨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富裕人口和自然资源,还具备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强大军事实力。中国正处于一个迅速上升期,美国力图保持其在全球的支配地位,未来这两个国家会发生什么的互动?

霸权主导国际政治的本质

霸权(Hegemony)就是是指一国凭借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极大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控制他国主权、主导国际事务或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的意识形态。尽管霸权国家从来不会承认自己是霸权国家或希望在全球行使霸权,但是国际政治舞台由于缺乏有无限管辖能力的超国家权力机构,所以基本上还是由基于硬实力划分的大国主导,比如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

追求霸权是人类基于生存和发展本能的本性。在社区和国家之内,精英会追求优势地位,在国际上会各国家也会尽量追求霸主地位,即使是地区性的霸主。因为取得支配权之后,支配方可以选择支配或者不支配,但被支配方没有选择,只能被动地接受支配方的安排。

回顾历史,帝国(Empire)是霸权的集中表现和载体。全球帝国(Global Empire)属于超级帝国范畴,通常表现为幅员辽阔、在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早期的帝国因为科学技术关系,只能在区域内扩张,并且缺乏稳定性,所以维持有效统治的时间相对较短。

古代欧洲真正称得上帝国的只有罗马帝国,其版图涵盖了地中海周边的亚非大片领土,并在这些地区实现了程度很高的罗马化统治。近东一带的帝国包括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它们的影响到今天还存在。英国、西班牙、法国、葡萄牙、俄罗斯、德国和荷兰也曾经建立了跨洲的世界性帝国。

蒙古帝国虽然号称曾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但其有效和连续统治度以及影响力有限。中华帝国在历史上一直主导者东亚的地缘政治,几千年一直没有竞争对手——即使出现对手,这些异族也通过征服获得统治权很快融入到中华文化圈之中,并成为中华帝国的一部分。真正挑战中华帝国霸权的是日本,从明朝开始就一直和中国发生冲突。最终到了近代,日本通过现代化改造,击败中国清王朝和民国政权,在东亚确定霸权,并在东南亚击败英国和荷兰,建立了统治西太平洋大陆和群岛的霸权,直到被美国击败。

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成为了支配世界的两个超级帝国,争霸方式主要是以代理人战争为特点的“冷战”。最后前苏联政权发生内部溃缩,接手的俄罗斯沦为次级帝国,仅仅在军事和技术上存有优势。之后,美国成为了现今无可争议的统治世界第一霸权国家。

中国在共产党取得中国政权后一直是一个以意识形态主导内外事务的内敛型地区大国,经济和军事实力有限,美国可以轻易在中国家门口的卫星邻国支持代理人政权发起直接冲突和战争,比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并通过第一岛链封锁中国,以及军事支持台湾割据政权牵制中国。

中国在进行改革开放之后,虽有小波折,但经济实力得到空前提升,政治结构非常稳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军事实力大大增加。相应地,中国海外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也延伸到了全球,和美国的传统地盘发生重叠。这两只巨象如果为争地盘发生暴力冲突,释放出的破坏力无疑可以催坏整个世界。

国际政治的悲剧本质在于,无论中国和美国,作为大国,因为自身利益的需求,都不可避免地要追求霸权——在高度竞争的国际政治环境,不追求霸权的大国只会落于下风。当然“霸权”并不意味着仅仅是武力,而是一种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综合支配力。

南海冲突是另一场代理人游戏?

随着实力的增强,中国参与国际政治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高志凯(Victor Gao)先生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引述中国的立场,反复强调了荷兰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所作出的南中国海裁决是一张废纸,“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大国接受过这样的仲裁结果……”

北京认为仲裁庭对本案事项没有管辖权,因而裁决是非法、无效的,中方不会接受、不会承认这一裁决。其主要理由是,本次仲裁是菲律宾单方面行为,违反了2002年的中国与亚细安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要求以对话方式解决两国之间的南海主权争议的规定,同时也不符合海法公约要求在强制性仲裁前必须“穷尽外交手段”的规定,另外北京已于2006年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规定,声明不接受强制性仲裁,因中菲南海争议是岛屿主权归属及海洋划界问题,中方这一声明构成条约保留,所以仲裁庭对此案不具管辖权。

另一方面,表面上南中国海的领土和领海争议发生在越南和菲律宾等小国和中国之间,但美国在背后的大老板角色是非常明显的。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科尔比把海牙法庭的仲裁形容为是对“朝向和平解决南中国海纠纷的共同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白宫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康达(Daniel Kritenbrink)呼吁中国和菲律宾接受海牙国际法庭就南海争端作出的仲裁。他强调,坚持南海“以法规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非常重要。历史告诉人们,秩序崩溃和不可预测性经常导致“悲剧性后果”。

回顾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逐步走向“活跃”的整个过程,其实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亚洲布局的一部分。2009年1月,奥巴马政府就职,美国外交政策出现方向性调整,在“重返亚太”的战略布局下,南海问题迅速成为美国维护地区霸权地位、对中国进行战略牵制的重要发力点。

2010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亚细安地区论坛上宣布美国在南海地区“拥有国家利益”。观察人士指出,此举标志着美国对南海问题开始走向事实上的“选边站”和“引导式”路径,克林顿本人更是在事后回忆称,“这是精心选择的措辞”。此次会议被美方视为“检视美国在亚洲领导地位以及反击中国扩张的临界点”。

正如美国卡托研究所国防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卡本特(Carpenter)所言,美国想要通过干预中国与邻国的南海争议来达到制衡中国的目的,“最具挑衅的做法是奥巴马政府支持菲律宾及其对南海争议岛礁的声索”。

双方共同利益大到不能动手

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6%。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根据美方统计,2015年1-11月,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5691.7亿美元,同比上升2.4%,占美货物贸易总额的16.2%,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中国已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两国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中美双向投资保持增长。截至2015年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6.6万个,实际投入774.7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六大外资来源地。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保持良好增势。据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企业在美累计直接投资466亿美元。美国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目的地。

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持有1.24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仍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拥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三分之二是美元。

在这样高的经济相互依存度下,中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博弈呈现为“斗而不破”。这和过去的美苏关系绝然不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则将中美关系概括为“竞争中的合作”。“冷战时期美苏没有经贸、文化等往来。而如今中美一年的双边贸易额达6000亿美元左右,数十万中国学生在美留学,双边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

中美在亚太地区竞争激烈,但这种竞争仍是区域性的。不过,也不排除随着中国的足迹伸向拉美等其他地区,未来中美竞争将演变成全球范围的竞争,并且将扩大到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特聘教授、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教授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中美都在顺应这股潮流,也分别提出有助于区域经济融合的“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倡议。中美都在争取主导规则,以使全球经济整合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表示,中美双边关系尽管有矛盾,但仍然在发展和深化。今天的中美关系并非是冷战时代的美苏关系,美苏关系除了核对峙之外并没有其他实质性的关系,但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演变成“中美国”的关系,至少在经济上如此。在国际层面,中美有太多的重大事情需要合作,包括核不扩散、气候环境等等。美国的最大利益仍然是不失去中国,一旦失去中国,美国就只剩下半个世界的“霸主”。

亚细安国家的选项

在国际政治领域,大国是棋手,小国是棋子。大国负责制定并维护游戏规则,大国虽然可以从雅尔塔体系中获得利益,但是维护这个体系以及全球的整体安全,大国也必须承担很大的责任并作出很大的投入,小国必须接受这个体系,但是优势是在大国的动态博弈和冲突中寻找机会。

目前菲律宾和中国又重新坐在一起谈判——如果不是当初美国支持菲律宾把中国告到国际法院,中国也许不会在今后给菲律宾开出更好的和解条件:比如增加投资,提供技术。

从亚细安整体来看,虽然亚细安十国间各自利益不同,但基本都坚持大国平衡外交的原则,力图充分利用地缘政治优势,在大国博弈中获取最大利益,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郑永年认为,对亚细安来说,再也没有比独立的外交政策、保持中立性更为重要的事情了。一旦选边,无论是选择美国还是中国,亚细安的分裂就会变得不可避免。亚细安到今天为止仍然是比较松散的协会。这种松散性既保证了亚细安的生命力,也表现了亚细安的弱点,即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抵御强大的外力。尽管中国理解亚细安和美国紧密的战略关系,但不可能容许一个整合而针对中国的亚细安。

在经贸领域,2015年中国和亚细安双方贸易总额达到4720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双边投资达到1500亿美元。中国持续成为亚细安第一大贸易伙伴,亚细安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与此同时2015年美国与亚细安间货物贸易增长了5%,总额超过2260亿美元。据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与亚细安十国的货物贸易提高了55%。美国公司已经成为亚细安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

分别和中国与美国保持这样高的经贸依存度,也决定了亚细安国家会更加谨慎地在美中博弈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更何况亚细安内部也存在竞争关系,获得大国的支持有利于自己在地区取得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