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8:防范中国经济...

展望2018:防范中国经济的灰犀牛

6482

据金融时报报道,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呈现两面性特征。一方面,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刚刚公布的2017年成绩单超出预期,GDP增速终止了七年的下跌趋势,增速反弹至6.9%,三驾马车同时发力,新经济欣欣向荣;另一方面,地方债务风险正在加大,多地频频自曝GDP与财政数据造假挤水分;金融领域风险事件频发,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被曝七百多亿的空壳企业授信,令人惊骇。房地产市场泡沫积聚,目前尚需借助限购、限贷、限售等方式抑制投资。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经济的两面性,中国经济前景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有关本轮中国经济企稳反弹究竟由何种因素推动,去年曾有过热烈的新周期和旧模式之争。在笔者看来,二者兼而有之。一方面,传统以基建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拉动对经济企稳功不可没,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在去库存多项政策并举的背景下,短短一年之内就扭转局面,将房地产市场由冷淡带入火热,甚至催生了房地产泡沫。与此同时,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外贸环境转好,去年净出口对GDP拉动为0.6%,一改过去两年的负贡献,且创十年来的新高。

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新经济快速崛起超出预期。中国移动支付应用领先全球,当前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渗透率已高达九成,极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并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保持20%的高速增长,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互联网消费快速增长,去年全国网上零售同比增长32.2%,远高于同期社会零售10%左右的增长。可以说,新经济正在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与业态,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基于此,有乐观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周期,2018年中国经济会持续反弹,GDP有望回升至7%甚至更高。但在笔者看来,新动能与旧模式并行支持中国经济的态势或在2018年难以持续。

传统以债务扩张刺激高速投资的旧模式,虽然短期内稳住了经济增长,但如今看来金融风险越来越大,难以为继,地方政府债务、金融与实体经济高杠杆以及房地产泡沫的隐忧是影响中国经济巨大的灰犀牛,去杠杆背景下,2018年中国经济仍可能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

首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小视。近日来,天津、内蒙古等地曝出数据挤水分,修正前后的数据变化之巨让人惊讶。如内蒙古下调2016年财政收入四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调减四成,包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近一半,天津滨海新区承认GDP数据存在三分之一水平的虚高。

而在财政收入虚高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务却在变相增加,严重超出了地方可偿还能力。特别是近年来对地方债务约束趋紧的背景下,政府性投资引导基金、专项建设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增长突飞猛进,其中大多含有地方政府的隐形担保,明为股权实为债权。去年7月底,国内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便已经超过8万亿,比2016年增长一倍有余,蕴含巨大风险。

更进一步,地方政府举债大多投资于中长期城市建设项目,周期长,短期效益堪忧,期限错配下,增加了金融风险。例如,近期包头、呼和浩特地铁项目被叫停也显示了相关风险,根据资料,包头项目投资金额超过300亿,其中,由包头市财政筹集资本金40%,配套银行信贷资金。但挤水分后的包头地方财政剔除一半,真实收入也仅为137.6亿,仅地铁项目政府注资就接近一年的地方财政。

其次,金融去杠杆背景下,风险事件正在增多。自十九大以来,决策层强监管与去杠杆的态势已然明朗。笔者曾在《周小川变调金融杠杆的背后》围绕实体经济去杠杆与金融去杠杆并举、国有企业去杠杆与僵尸企业处理、加深银行业监管、收紧房地产领域融资、互联网金融穿透式监管、强化地方债务属地问责等八个方面给出未来严监管的可能。近一两个月以来,严厉资管新规出炉、互联网金融监管加深、对消费贷进入房地产领域的专项整治加紧以及对通道业务、委外业务的强监管等证实了笔者预期,说明强监管风暴的到来。

在笔者看来,去杠杆的行动可能会加大金融领域风险事件爆发的频率。新年伊始,云南省省级投资平台便出现债务难以还本付息,信托延期偿付的问题,刚性兑付被再度打破,在地方政府债务约束加强与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预计上述事件在全年并非孤例。此外,近日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也被曝出为掩盖不良贷款,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金融机构的脆弱性给人警示,或许说明加杠杆推升的繁荣之下,金融市场看似风平浪静,而一旦面临政策转向与强监管,问题便很难掩盖,真实的金融机构稳健性与抗风险能力如何,尚无明确答案。

再有,房地产泡沫如何平稳化解也是一大难点。过去十几年,中国房价屡控屡涨,但往往通过房价-收入螺旋式上涨的模式化解,即先是一段时期房价上涨,而后政府调控控制住房价,其后再通过收入的提升消化房地产泡沫。但面对此次房地产泡沫,上述模式已难以复制以往模式。一方面,经历过过去两年房价的翻倍增长,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指标已经接近国际最高水平;另一方面,近年来收入增速是随着增长下滑而一路下行的,短期内很难追赶上前期上涨的房价。

如今决策层落实房子只住不炒的决心已然坚定,这使得一是从经济增长角度来看,伴随着销售与新开工的下降,房地产投资将逐步放缓,并影响房地产相关的消费以及土地财政,对增长有负面冲击。而从政策来看,房地产长效机制中最关键的一环,房产税如何落地仍然面临不确定性。围绕征收的范围、价值标准以及税率多少等关键问题尚无明确答案,需要在避免房价大幅波动,避免加剧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补充地方财源等多重目标中反复衡量后做出抉择。

总之,虽然2017年中国经济在新动能与旧模式的带动下,增速止跌回升,但根据笔者观察,这种反弹并不稳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脆弱性在政策宽松时很大程度上被掩盖,如今政策转向,短期内依靠债务带动高投资的传动模式难以持续。仅靠新动能的支持下,笔者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将整体出现下行态势,或将从2017年的6.9%回落至2018年的6.3%。而短期内牺牲部分增长速度,也是防范灰犀牛风险、换取更高质量增长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