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迈上开放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迈上开放创新新征程

6685

今年是中新建交25周年,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第一个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已经走过了21年的辉煌历程,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成就彪炳史册。今年,园区再次迎来了一次涅槃的历史契机——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成为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和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的示范样本,为中国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不仅是中新友谊和合作的果实,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成功缩影,更是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代表,其诞生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和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Lee Kuan Yew)先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并会晤李光耀。李光耀这样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他访问的所闻所见改变了中国沿海省份的经济政策方向。”正是这次新中两位伟人的会晤契机,让新加坡后来在中国苏州落下了第一个战略棋子。

时势造就苏州工业园区

1978年11月13日,邓小平参观了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Jurong Industrial Park),园区内的8000多家跨国公司和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相当于新加坡25%的GDP贡献,像这样新加坡引进外资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当时就表示,要把新加坡的“经”取到中国来,中国要学习新加坡的做法。他在讲话中提到,“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个是外资企业利润的35%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都是收入。”

1992年,在访问新加坡14年后,邓小平赶赴广东视察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他说:“要向世界学习,特别是要学习新加坡。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正是“南方谈话”的号召,数百个来自中国各地的代表团涌入新加坡。这些官员携带照相机、摄像机和笔记本,准备研究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来龙去脉。苏州工业园区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李光耀对此表示:“在我们看来,中国向新加坡学习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通过一个合资项目获得实际经验,即建立一个具备商业、住宅、休闲和工业用途的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始建于1994年。于是,新加坡邀请几百位中国官员来新加坡学习,然后派遣专家与他们一道返回中国,帮助实施这个项目,并确保中国方面不出现差错。就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如何保持优美洁净的环境而言,位于一个湖泊旁,拥有高尔夫球场和草坪的苏州工业园区堪称典范。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4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先生和时任新加坡国务资政李光耀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成功吸引一批名列全球五百强的跨国公司入驻投资。

二十一年提炼新加坡精髓

20多年前的苏州工业园区原址,还只是一片水塘、稻田密布的低洼地。

今日,苏州工业园区以约占全苏州市7%的工业用电量,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和进出口总额。2015年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亿元人民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1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10.4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376.8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人民币,均保持稳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8亿元人民币,增长10.5%,发展质量效益得到持续优化和提升。作为试验田,园区在服务外包、股权投资、跨境电子商务等多领域取得突破,其中有17项政策已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回顾2009年,李光耀到苏州工业园区参加15周年庆典,他为园区的发展打了70分。他风趣地说这个分数在他的标准中是非常高的,并且给予了苏州工业园“青出于蓝”的评价。新加坡总理李显龙(Lee Hsien Loong)先生更是表示,“苏州工业园区成功运作,远远超过我们原来的计划和梦想。”

经时任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Lee Yi Shyan)先生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回忆了他对苏州的第一印象。“我1996年第一次到中国,去了上海和苏州。当时我从美国芝加哥(Chicago)到苏州,考虑是否接受新的职务。那时芝加哥和苏州的差距很大。但现在的苏州已经是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得很好!”

“这是一个与中国分享(新加坡)经验,合作发展工业园区的绝佳平台!”李奕贤这样评价苏州工业园区的作用和意义:“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打响了新加坡品牌在中国的名声。数千名来自中国各地的干部每年到苏州工业园区学习这一模式。新加坡企业在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时期便积极参与,在中国获得了产品和服务优质、可靠的良好信誉。”

作为园区新加坡方面的代表,现任中新集团副总裁的林敬文(Lim King Boon)先生认为,工业园区发展得非常好,在个别方面已经超越了新加坡。“新加坡企业或者新加坡政府应该向园区学习或者借鉴园区的新兴产业发展,包括大众创新、创业等等。”林敬文说,“苏州对于新加坡企业来说是一片沃土,今后新加坡的企业可以来到苏州进行成长,然后再回到新加坡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奕贤对新中企业的未来合作,走向世界充满期望,“新加坡与中国的经济紧密相连,深化合作的空间很大。新中两国贸易投资合作的宝贵机遇层出不穷。东盟经济共同体,东南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就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交流平台。” 在苏州工业园区,这里不仅交流了新中合作的经验,也孕育了新中之间的信任,这是未来合作的重要基石。

“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再造园区

今年是中新建交25周年,中国最高领导人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即将在年内赴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苏州工业园区在两国的外交和经贸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将角色。10月13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先生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

正是在过去20多年中国,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互动并进发展之路,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重要窗口和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开放”和“创新”是园区取得成功的先天基因,今天“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落子于此,恰恰是因为园区基础较好、条件完备、机制成熟,更易于取得示范效果。

根据中国国务院最新的相关批复,苏州工业园区将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紧紧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对接自由贸易试验区并积极复制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更好地培育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制度先进、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国际先进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城区,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肩负着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使命,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New Normal),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更好的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主要内容是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主要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中国开发区的升级版,成为国际化开放合作的示范区,从而推动苏州工业园区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新征程当中当好‘排头兵’,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当中当好‘领头羊’,更好的融入‘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园区工委书记王翔先生这样对记者表示。

此次批复同意的《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明确,园区将以建设中国开发区升级版、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和国际化开放合作示范区为发展目标,着力构筑开放合作示范平台、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平台、国际化创新驱动示范平台、体制改革示范平台和城市综合治理示范平台五大平台。

园区将积极探索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道路,更好地引领全国开发区转型创新和优化发展;完善国际化开放型创新体系,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服务要素和人才要素,更好地参与国际创新竞争,探索外向型经济体制下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路径,更好地引领中国江苏省南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依托中新合作优势,拓展市际合作、省际合作、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方法,积极辐射推广园区经验,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发展,走互利共赢发展道路,更好地引领和践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就其战略意义而言,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符合中国领导层十八大提出的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要求,有利于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拓展对外对内开放新空间,形成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有利于推动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沿海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放型经济发达地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有利于构建国际化的开放型创新体系,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区;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战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打造综合改革先行区。

对于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的积极探索,中国江苏省委、省政府也表示非常支持,并已出台了《关于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加快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级,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为沿海开放地区和开发区转型升级探路,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中走在最前列。

从新加坡到苏州再到全球

苏州工业园区是新加坡资金、技术、经验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的成功产物,如今在“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框架下,园区更将在中新之间、中国全国、亚洲和全球经贸体系中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体现出“开放”战略的深度和广度。

《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力图构建开放合作新机制,将按照“合作中有特色、学习中有发展、借鉴中有创新”的要求,在中新两国友好合作的框架下,积极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扩大合作成果,重点推进双方在金融、科技、软件、现代服务业、智慧城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互动交流,共同推动两国在园区项目上的合作走向更高水平。

配合当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以及领导层提出与沿线国家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园区“准确把握和利用国家战略机遇,稳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开展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产业转移园区等合作共建。”

在地区层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依托中新合作优势,探索建立面向新加坡、辐射亚细安(东盟)的投资贸易平台,提升向东开放水平;抢抓援助建设中国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机遇,加快建设面向哈萨克斯坦、辐射中亚的投资贸易平台,扩大中哈合作成果,拓展向西开放通道。

在全国层面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融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流通体系,积极推进苏宿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等合作共建项目,创新互利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合作活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平台和示范窗口。

新国大学者眼中的“研发风口”

“创新”是此次“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一个关键词之一,这将赋予苏州工业园区世界级的“研发风口”的地位。

“苏州工业园区经过二十余年的深耕,形成了重点领域突出的产业集群和高水准国际化的研发集群。此次园区获批‘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有助于促进研发集群与产业集群间的良性促进:以高层次研发成果带动产业升级,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更多科技要素,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许国勤教授是新国大苏州研究院院长,世界著名的材料学泰斗,他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园区实施“开放创新实验”,其高端制造业和高水准研发集群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

他认为,园区正处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刻,园区要利用好“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政策优势,积极借鉴国际成熟的科技管理经验,在重点创新领域先行先试,以求取得重大突破,将这个宝贵的机遇转化成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园区的优势和特点非常明显: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国际化程度较高。园区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创新的针对性政策,使专利及研发成果能够很快进行产业化。这些政策还有效挽留住高层次创新人才,保证了园区的创新活力。以园区内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例,该区域集聚了26所中外大学及研究机构,被国家评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创新区每年为园区提供新专利1000多项,吸引海外归国创新创业人才1700多名,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20000余人。创新区已形成的国际化、高水准的研发集群恰似园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动机,每年源源不断的向园区提供创新动力。

新加坡的创新经验值得借鉴

谈到新加坡的创新经验,许教授认为新加坡的科技政策注重整体性、连贯性和国际化。新加坡政府以全球化的视野指导创新工作,辅以稳定的科研政策和持续性的科研经费投入。新加坡的创新生态圈也是不断学习美国硅谷、欧洲、以色列等国家先进经验而形成的,其特点是:产业化为导向、国际化程度高、制度设计合理、经费分配公开透明。这种做法既借鉴了西方的优势,又兼顾了东方文化的特性,值得园区借鉴和推广。

许教授同时表示:“在我看来,园区的硬件环境已达到国际水准,我们应将工作重点放到建设园区创新生态的软环境上来。园区的创新工作非常接地气,研发成果能够快速的产业化,产出高科技产品。由新加坡贸工部、中国科技部签约,园区和新国大苏研院共同建设了新加坡-中国(苏州)创新中心。这个创新中心旨在将新加坡成熟的技术转化生态系统复制到园区,使国际科技成果能够在园区顺利实现产业化。这个国际化的创新生态环境是对园区传统技术转化体系的补充,有助于园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源动力作用,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水平升级,使得园区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他认为,园区在建设高层次创新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妨进一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将眼光放得更高一些、计划放得更远一些、在原创性研发方面多投入一些。原创性研发是所有创新活动的源头,也是科技发展、产业升级的源动力。园区若想打造高层次、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环境,必须保持原创性研发活动的活跃、稳定、可持续。原创性研发和创新产业聚集是上游和下游的关系,是播种和收获的关系。只有原创性研发成果多起来,创新企业、创新产品才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来。

园区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在加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基础产业方面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在产业升级的创新需求下,我建议园区在自主创新方面重点下工夫,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对创新生态上游的支持,从战略高度支持原创性研发工作,在获批‘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重大机遇下,设计一套系统性、前瞻性、稳定持续的创新支持政策,以保证原创性研发的高水准运作和稳定产出。希望园区在高水准、国际化的科研成果带动下,能够孵化出一批具备国际领先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制造出达到世界水准的高科技创新产品,真正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高水准产业园区”,许教授表示。

20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成功地将新加坡模式在中国的复刻,并升华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合作的典范,今天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给了园区一次“凤凰再涅槃”的历史性契机,我们坚信,苏州工业园区未来必将实现邓小平先生的愿景:“我们应当借鉴他们(新加坡)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