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视失败为东山再起的宝...

企业家视失败为东山再起的宝贵经验

12245

美国地产开发商威廉•杰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rf)最近去世。香港人对他不太熟悉,但他在曼哈顿盖的大楼却全然改变了这城市的面貌。

杰肯多夫并非白手起家,他接手了父亲留下来的大笔生意后,由他建立的商业王国更把这笔生意越做越大。期间(尤其是疯狂的1980年代),他经历了事业的高低起落。

美国房地产市场在八十年代初达到顶峰,杰肯多夫和许多开发商一样,都认为那将是一场持续的繁荣。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公司累积了大量债务,外界以为他将无力回天。

然而,他没有不向失败低头,并视这次失败为经验,并下定决心重建公司,更谨慎地经营业务。他这种做法效仿了全世界大部分成功企业家的例子──他们都曾经历过重大挫折,但都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东山再起,最终获得成功。

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在创业路上就曾经历过两次重大失败,但他后来醒悟到「失败只是暂时休息之所,是一个让人明智地重新开始的机会」。

但和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相比,福特的生意失败实在不值一提。为了发明有商业价值的灯泡,爱迪生失败了一万次。但是,正如他所说,「我没失败过,只是发现了一万个行不通的方法而已。」哦,还有,他创立了一家名为「通用电气」的公司,相信你也听过吧。

企业家和依循过往成功例子做生意的商人,他 ​​​​ 们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面对失败和可能失败的情况下,他们抱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用管理学术语来说,企业家的态度可以用『风险承受能力』这个科学术语来形容。但这个词语却全然无法充份反映企业家失败时面对的沮丧和焦虑程度,以及其他负面因素。失败了,不仅亏了钱,还知道自己根本还没达标,这会叫人痛苦不堪。就以哈兰德•山德士(Harland Sanders)上校为例(他的肖像可见于全球各地的肯德基门店),他当年配制出自己深信会大卖的炸鸡配方后,并曾向至少1000家餐馆兜售,但却没有成功。

受到这样的打击后,你可能觉得他会认为自己的配方原来不比自己想像的那么好,但他却坚持自己对某种炸鸡的认识,决心自己创业◦

回想这段经历时,他写道:「我下定决心后,便要有所作为。时间、精力、金钱等因素都不能阻止我发掘自己最好的一面。」

当然,浴火重生者有,一蹶不振者更多,后者往往不能从失败吸取经验,只是一味慨叹:失败导致债务缠身,以及其他后果严重的个人问题。

本人跟上述企业家的超然成就相比仍有很大距离,但我也曾创立过6家公司,还有几个非企业单位。其中两个(以商业术说来说)彻底失败了,其中一个赚过不少钱,但已后继乏力,另外3家公司则仍在经营。

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一间我和几位投资者一起创办的公司。现在回想起来,他们或许早就不应参与这个项目,因为项目风险高,加上他们没有创业经验。

公司倒闭让他们伤心不已,这我也非常理解,而且据我所知,他们之后得出结论是:不投资新公司比较好。

虽然我无法掩盖自己的失落,但却从这些失败经验得出一个不同的结论:这些经验将成为我日后成立新公司的宝贵知识。

失败的最大打击不一定是亏钱,而是伤及自尊、怀疑自己的能力,以及失去自信心。

要克服这种对自信心的打击,人们就需要有不服输的心态(有人称之为自大),并有认为应该再次尝试的想法。

具备这种心态,勇于不断开创新业务的企业家真是很特别,但他们的行径必未令人欣赏。比如福特,他 ​​​​ 除了抱有令人憎恶的种族观念外,也曾对法西斯主义感到兴趣。土耳其赛普勒斯裔的伦敦企业家阿西尔•纳迪尔(Asil Nadir)我也对他略知一二,他这个人满脑子都是了不起的想法,但他却认为法律是一种障碍,而不是人类行为的准则。

所以说,要想找一个和蔼可亲、充满自信,又不畏失败的企业家,那简直是在做梦;但要知道他们经商成功之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